第474章 蘆葦地(3 / 3)

既然村東的荒地經過自己的改造都變成水田,那是不是能挖也能填呢!

畢竟村東的荒地可是挖出來不少的土呢!

那片蘆葦蕩最多六十畝地的樣子,想來他也是可以應對的。

而且還有一點,上溪村的人似乎都沒有這樣的意識。

而且那片地之所以沒有成為田地,就是因為在雨季和開春的時候,河水會漫過蘆葦地。

這樣地就是種的再好的人,也沒有辦法應對這樣兩次小水災。

可是楊永安不這樣想,他想的是,自己可以先把這河堤修一修,就算花很多的銀子,隻要這蘆葦地能與村東的荒地一樣變成水田,那就是賺大了。

所以才想趁此機會,去看看情況。

不過他一個外人,自然是要找一個理由去了。

所以,這次收蘆葦就成了很好的機會,楊永安就可以憑借這件事情光明正大的打探一番。

說動就動,清晨,楊永安叫兒子楊世福將楊世樂和楊世慶兄弟二人送走後,自己則和兒子楊世康一起去了上溪村買蘆葦。

他是直接問路問到了上溪村的村長家的,楊永安給了村長二十文錢作為報酬,讓村長幫自己說說話。

這個時候,村裏人都閑下來,聽到這樣掙錢的好消息,自然是很高興的,但是又有點不相信,但是聽到楊永安是買來蓋麥子的,也就明白了。

不過村裏人都知道這蘆葦地是無主之地,什麼人都可以去割蘆葦,人家不過是因為這蘆葦地在他們村子,所以不想因此得罪一個村子的人,所以才說了這些話。

二十斤才給一文錢,還要送到楊家的荒地。

這錢自然也掙的不容易。

但是現在田裏都忙完了,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所以這能掙錢的機會自然是要抓緊的。

而且人家的要求也不算過分呀!

二十斤就給一文錢,那就是說兩百斤就是十文錢。

一個人勤快一點,一天割的再多也不是問題呀!

現在在鎮上找活做本來就不好找,所以上溪村的村民還是有不少人對此都比較上心的。

他們上溪村雖然背靠大山,但是這大山中的野物卻很是凶猛,出了獵戶,他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最多在山腳撿一些柴火就是了。

進山就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這山林也沒有楊家村背靠的山林好,不僅陡,林中有用的東西也不多。

因為祖上說山上的樹砍多了,會有天罰,這樣的懲罰已經來了兩次了,所以村裏都很保護山林裏的草木。

加上山林中的野物時不時的下山來禍害村裏的莊稼,所以上溪村的人和楊家村雖然同樣是背靠大山,村前有一條河,而且相鄰而居,但是日子過的卻是天差地別的。

因此,這小小的一文錢對於楊家村的人來不算什麼,但是放在上溪村的人身上,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楊永安說了這個消息,村民就紛紛回家準備工具去割蘆葦了。

楊永安也趁機提出讓村長帶自己去看看蘆葦地的事情,村長自然就順水推舟了。

到了地方,楊永安雖然看似在觀察這裏的蘆葦,但實際上就是在看這一片地。

不僅如此,楊永安還向村長打聽這地的情況,村長雖然不知道楊永安為什麼這樣問,但是拿人的手短,也把情況大概的說了一下。

不過想來也是,這蘆葦地都放在這裏這麼多年了,也不見有誰買,自然是沒什麼買的價值了。

所以對於楊永安的疑問,村長並沒有放在心上,隻是以為楊永安是好奇罷了。

而且這蘆葦地出了這一片的蘆葦,什麼都沒有,還怕人家打什麼主意嗎!說出去就令人發笑。

不過等楊永安將這一片地整理出來,種上了穀子和麥子之後,上溪村村長就會因為今天的想法而懊惱了。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打探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楊永安就告訴上溪村的村民自己大概所需要的蘆葦的數量,還告訴他們要早點把蘆葦搬到自己家的田地,因為他是收滿為止,之後,楊永安就和兒子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