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也是如此,十分溫和,一點也沒有看不起孫家。
孫家沒有男人,所以楊世樂隻能陪著自家娘親和孫家的兩個長輩說話。
兩家的長輩談的不錯,雖然雙方的目的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這樣的事情還是不能說的太直白了,不是?
總是要有一個台階下的,要留一條後路的。
因為孫家沒有男人,所以這該由男人做的事情,就由孫家輩分最高的長輩,孫小梅的奶奶來做了。
老人家嘛!見得多了,經曆的也多了,所以看人的話就比其他人要看的準些。
見楊世樂的第一天,老人家就對他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老人家覺得,這孩子大大方方的,氣度跟村裏的其他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從氣度上就能看出,楊世樂是個優秀的人,至少在這方麵,他是高出人家一頭的。
之後,孫小梅的親娘給張氏、楊世樂和王媒婆都上了茶。
孫家奶奶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眼睛的餘光一直是看著楊世樂的。
楊世樂接茶水的時候是用雙手接的,而且接的時候還跟自家媳婦兒道了謝,這是一個小輩對長輩的尊重。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楊家的家教,真的很不錯。
從這些小方麵,孫家奶奶就能把楊世樂的品性看出一二來。
雖然這人是知人知麵不知心,但是從麵相還是能看出一二的。
楊世樂進門的氣度,還有他的行為方式都是值得讚賞的。
之後,孫家奶奶問了楊世樂一些問題,楊世樂都不急不緩的回答了。
態度也是不卑不亢的,雖然表情有點淡淡的,但是孫家奶奶也能看出他的重視。
如果不重視,又怎麼會穿的這樣整齊呢!
孫家奶奶並沒有問楊世樂多少的問題,而且大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還有就是有關楊世樂生活的一些事情。
雖然不大,卻能看出很多東西。
楊世樂很重視這次的相親,所以回答孫家奶奶的時候,都是非常誠心的。
並沒有想他在布莊那樣,帶著一副微笑的麵具。
之後,孫家奶奶就和張氏聊起來了。
孫家本身在沒有見人之前,就對楊世樂比較滿意,所以前一天還特意去鎮上買了肉回家,雖然隻有半斤,但是誠意卻是夠了的。
不過,孫家奶奶還是給自家姑娘留了一手的,看人之後再說。
快小中午的時候,孫家奶奶就讓自家媳婦兒去做飯了。
這樣一說,就是要六人吃飯的意思。
之後,張氏也跟著去幫忙了。
王媒婆自然也跟著一起去了,大廳裏就隻剩下楊世樂和孫家奶奶兩個人了。
等孫小梅的親娘和張氏、王媒婆出去後,孫家奶奶又開始和楊世樂交談了。
孫家奶奶和村裏的老婆子不一樣,本來她就是一個寡母,曆經艱辛才把兒子撫養長大,看著兒子娶親生子。
但是哪知道自己命運多舛,白發人送黑發人。
而孫家奶奶和兒媳卻相處的十分融洽,以至於,孫小梅的娘親在自家男人死後,就留在孫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