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那就是眼睛必須要尖。

第四,那就是耐心與仔細。

在鬆樹周圍的每一寸地方都可能有掉落的鬆塔,所以這些地方必須仔細耐心的搜尋。

這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

山上的鬆樹所在的位置,村裏的孩子基本上都記得清楚。

所以,一上山,楊世福、楊世康和楊雨薇兄妹三人就加快了腳步,他們必須趕在別人的前麵,這樣才可以撿到更多的鬆塔。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過去,太陽升到頭頂的時候,楊家三兄妹已經帶著撿到的鬆塔回家了。

回到家,兄妹三人洗手之後就去廚房出午飯了。

午飯很簡單,三個素菜。

吃完飯後,一放下碗筷,兄妹三人又出去了。

下午的時候是撿不到多少鬆塔的,所以下午楊世福、楊世康和楊雨薇三兄妹上山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山上的鬆塔。

家裏的柴火已經快捉襟見肘了,他們必須多撿一些柴火回家了。

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村裏的孩子都忙著撿板栗或是鬆塔,基本上顧不上去撿柴火了。

所以,山上的柴火隨處可見。

楊世福、楊世康和楊雨薇兄妹三人的主要目的雖然是撿柴火,但是撿鬆塔這件事情他們也不會耽誤。

他們進山後,就直奔還沒有撿過的鬆樹去了。

到地方之後,楊世福和楊世康負責撿東西,楊雨薇負責裝東西。

如果是幹柴,楊世福和楊世康就撿到自己的手裏,如果是鬆塔,楊世福和楊世康兄弟二人就把鬆塔交給楊雨薇這個妹妹。

所以楊雨薇就變成了自家兩個更多的小尾巴了。

楊家的三兄妹分工十分的清楚,所以做事的也很快。

他們撿了一路的鬆塔,就撿了一路的幹柴。

等手裏拿不到幹柴的時候,楊世福和楊世康就會把幹柴輕輕的放在一邊。

而楊雨薇呢!提的是籃子,因為鬆塔不多,所以楊家兄弟把鬆樹周圍都收完後,也沒撿到多少。

很顯然,這棵鬆樹在早上的時候已經被人撿過了。

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山上孩子們知道能找到鬆塔的鬆樹就那麼些,一上午的時間,已經足夠村裏的孩子把山上能搜尋的地方搜上一遍了。

所以,下午的時候,孩子們的主要目的都不是鬆塔,而是其他東西。

當然,村裏的孩子很少能像楊家的孩子一樣勤快的。

上午撿鬆塔,下午撿柴。

但這也不是沒有,不過很少罷了。

而且,就算是撿柴,也不需要進山多深。

在山腳附近就可以撿到足夠的幹柴了。

而且這段時間幹柴很多,還沒有到囤積幹柴的時候,村裏的人都不怎麼積極。

撿完這一出的鬆塔,楊世福和楊世康就把剛剛放在地上的柴火裝進背篼。

然後在捆一捆放在背篼上。

之後,兄妹三人就下山了。

楊雨薇提了一籃子鬆塔,楊世福和楊世康兄弟二人一人被了一背篼的幹柴。

回到家後,放下東西,楊家三兄妹又上山了,以同樣的方法,他們又幹了一次。

時間總是過的那樣快,轉眼之間,天已經黑盡了,楊家人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夜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