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正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楊家人的做飯出奇的一致。
第二天,樣康榮就和兒子楊永平一起租車去鎮上賣山貨了。
這幾天,可把張氏累壞了。
楊永安心疼自家媳婦兒,所以一到晚上都會給張氏揉揉肩什麼的。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吃過早飯,楊世樂和楊世慶就去鎮上了。
張氏收拾碗筷的時候,楊永安就讓家裏的孩子幫忙把玉米杆搬到村口了。
他實在是閑的太無聊了,所以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楊永安和家裏的孩子一共跑了三趟,搬了不少玉米杆過去。
之後,楊永安就抱著昨天采回來的木耳和蘑菇出門接鍘刀了。
張氏也鎖了門,帶著孩子們上山了。
她們還是按照前幾天的方法分組尋找山貨。
張氏帶著兩個女兒,這十天她們幾乎把這片山林翻遍了,鞋子也被她們糟蹋的不成樣子。
所以,分開的時候,張氏交代楊世福、楊世康兩個兒子,說是遇到路上不要光盯著木耳和蘑菇,也可順便帶一點野果回家。
到撿柴的那一片林子的時候,如果可以,也可以隨便帶一些幹柴回家。
楊世福和楊世康兄弟二人都一一答應了。
楊雨薇聽完自家娘親的話,不禁佩服了一地。
自家娘親果然是會精打細算。
真的很會變通,這樣的事情都能想的出來。
看著小女兒眼中敬佩的目光,張氏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
所以說了一些其他的,把話題岔過去了。
之後,五人就分開了。
另一邊,楊永安借到鍘刀後就去村口了。
果然,其中有兩個漢子還在理家裏的山貨,有三個在曬山貨,看山貨的樣子應該是差不多了。
楊永安雖然是最早一個到村口的人,但是他返回了幾次,所以最後他倒成了最後一個到的了。
不過,大家都很是理解,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
到了之後,楊永安就把昨天收的山貨攤開曬好。
之後,他就坐在玉米杆上開始鍘玉米杆了。
昨天楊永安回來的時候就把自家的山貨賣了的事情告訴和他一起守村的人了。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但是楊永安也沒有主動提起,是同村的人問了幾句,楊永安才順水推舟把話說出來的。
所以,今天見他沒有曬多少的山貨,也不見怪。
對於他把玉米杆拿到這裏也沒有多大的反應。
畢竟守村口這件事情是真的很無聊,能把家裏的活帶到這裏來幹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他人家不喂兔子,所以也沒有楊永安忙。
他們現在就忙自己的山貨就好了,至於其他事情,基本上是沒有的。
楊永安做這事情,也不覺得時間過的慢。
倒是同村的人,因為閑的無聊,倒是跟楊永安一起鍘玉米杆了。
因為人多,所以沒過多久,楊永安就把玉米杆鍘好了。
不得不說,這真是人多力量大。
弄完之後,楊永安就把所有捆好的玉米杆堆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