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家人吃過早飯,就各幹幹的事了。
楊永安背著一背篼的刺嫩芽和楊世樂、楊世慶去鎮上,張氏帶著雙胞胎去田除草。
五畝多的麥田,起碼還要兩天才能把所有的草除完呢!
張氏也不慌,畢竟還有十多天可也做呢!
楊雨欣姐妹兩還是上了山,山上也遇見了一些人,但是楊雨薇發現,昨天上山的人,她們一個也沒有遇見。
楊雨薇不知是不是應該慶幸。
實際上,是這麼回事,楊家村的人基本上都是兩天上一次山去采野菜,每天上山撿柴。
撿柴的範圍在山腳那一圈,那一圈,一個冬天下來,有很多枯枝。
足夠楊家村的人取用了。
所以,采野菜的人是和楊家姐妹一起上山的,隻撿柴的人則要遲的多,基本上要等太陽出來了才會去上山撿。
而且村裏人就隻有幾乎人家離山腳比較近,其他人家離的比較遠。
楊雨薇姐妹遇見的都是村裏比較勤快的、品行比較好的人。
她們兩上山早,下山遲,這麼一來,姐妹兩在不知不覺中就避開了許多麻煩。
再加上姐妹二人奉行財不外露的準則,這才使她們兩避開了村裏人。
到了三月末,上山的人才發現了異樣。
鎮上,一進城,楊世慶就和楊永安、楊世樂分開了。
楊永安和楊世樂的目的地在一個方向。
之後,倆人就分開了,楊永安去了布莊,楊永安去了景福樓。
楊永安還是有幾分腦子的,背篼裏的刺嫩芽差不多有四十斤,去集市上散賣還不知道到賣到什麼時候才賣的完呢!
加上他背上的刺嫩芽肯定是搶手貨,價錢肯定不錯。
所以他這才決定去景福樓試一試。
畢竟家裏有好東西都賣到景福的,這人也熟。
因此,楊永安沒有多想,就直奔景福樓而去。
一到景福樓,楊永安就發現景福樓的生意沒有以前那麼好了。
其實每年都是這樣,這段時間,鎮上另一家酒樓能買到比較新鮮的蔬菜,所以相比之下,客人自然去了另一家酒樓。
劉掌櫃對此也是想盡了辦法,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穩定的蔬菜貨源,他家的酒樓自然是拚不過另一家酒樓的。
好在這樣的時間不多,這年前一個月和年後的一個月的時間。
酒樓的生意不景氣,但是也不至於虧本,最多就少少賺一點。
他的東家都沒有說什麼,他這個做掌櫃的自然也不會多話了。
隻是這段時間,酒樓上上下下的都是繃緊了皮在做事,生怕一個萬一就丟了自己的飯碗。
尤其是酒樓裏的活計,可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點懶都不敢偷,兢兢業業的。
二福在景福樓前招攬著客人,看見楊永安背著一背篼的東西,還以為是什麼野物。
趕緊上前去招呼,這個時候的野物更是緊俏,更可況是活的。
可是,楊永安要令他失望了。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時,二福的心裏有點沮喪。
不過二福的人品不錯,沒有變臉。
在得知楊永安背篼裏裝的全是刺嫩芽的時候,二福驚呆了,反應過來後,就隻剩下激動和興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