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回老宅見爺爺(1 / 2)

大年初一不出門,一家人在家宅了一天。

初二,楊永安和張氏帶著穿著精神的孩子們、提著年禮回了老宅。

其實就是爺爺楊康榮和奶奶王氏他們那處。

當初分家的時候,老爺子為了不讓兄弟倆矛盾加深,就把楊永安他們一家分了出去。

他們老兩口也是單獨開鍋,誰也不跟。

要求兩個兒子給些孝敬的銀錢就行,不多,每個兒子兩百文。

意思就是,他們現在身子骨還硬朗,還能做好幾年,等將來身子骨不行了,就把手裏的田均分給兩兄弟。

秋收後,兩個兒子就各出一定的糧食和銀錢,一起奉養他們兩個老人。

其實,在鄉下,一般是由老大奉養老的。

分家時,因為奉養的關係,老大家的就會多的一些田地和東西。

但是楊家卻不是這樣做的,老人會單獨分出去過日子。

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而且,老爺子現在身子骨還很硬朗,不想看兒子的臉色過活,畢竟不是自家當家,什麼都不方便。

再說了,他們分家後,還是和大兒子住在一個院子裏,有什麼事,出門到院子裏喊一聲就能聽到,能出什麼事。

就是有點委屈小兒子了。

大房不操心房子的事。

小兒子就不行了,十兩銀子說不少也不多。

買地起兩間不錯的房子自然也就是差不多的樣子。

很可能還會差上一點,他也偷偷的補貼了一點,小兒子才起了房子。

但是就是這樣,小兒子也沒敢買瓦蓋屋頂,緩了近一年才將瓦給蓋上。

但是,還別說,老爺子這樣的分家法,加上楊家兄弟兩家人都是勤快的,可是讓兩家人都過上了好日子。

村裏人誰不羨慕啊!

楊永安家裏老宅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一家人走了大約半刻中的時間才到了老宅。

楊雨薇在大雪封山的這段日子裏可沒少來這玩。

因為張氏出門有一小半時間都是來老宅她的妯娌(楊雨薇的大伯母)的。

所以楊雨薇已經熟悉了老宅的環境。

老宅的條件和楊雨薇他們家差不多。

老在的屋子時坐北朝南的方向,主屋成一字排開,有四間土磚房。

左邊兩間是爺爺楊康榮和奶奶王氏的,老兩口住的那間屋子時老宅最大的一間屋子,隔壁的那間是最小的一間。

前麵的那一間土坯茅草房是廚房,正對老兩口的屋子是雞棚。

廚房後麵,也就是院子外左側是老兩口的菜地。

茅坑和柴房在屋子後麵,嘴左是茅坑。

而柴房,其實就是順著土磚房的一麵牆搭的草棚,三麵都是空的,靠牆,就帶一個頂,這處地方,老兩口和大伯楊永平一家人一起用。

右邊兩間是大伯楊永平一家人的,兩間房子是一樣大的。

楊永平住左邊這一間,三個孩子住右邊這一間。

孩子們住的地方,隔成兩間,一間楊世貴和楊世明住,一間楊雨姍住。

最右邊的土坯茅草房是楊永平家帶地窖的農具房和廚房,跟著牆向大門的方向,分別是茅廁房和雞棚。

牆外是楊永平家的菜地。

至於大伯楊永平家的茅坑在哪裏,楊雨薇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