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擺脫門票依賴推動更多景區降價 做強旅遊經濟
景點門票的那些事
(編輯/Mike)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不能簡單將此次景區降價看作是一種促銷行為。當前,我國各地知名景區的門票價格普遍較高,在國民月收入中的占比遠高於國外著名風景區占比。景區門票價格過高,增加了我國民眾旅遊經濟支出,降低了遊客出遊的愉悅感,也不利於我國旅遊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這位負責人介紹,在當前旅遊景區存在供需結構性矛盾的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推動這次降價的意義,不僅在於促進老百姓的旅遊消費,更是為了形成一種以小帶大、以點帶麵的示範效果,帶動更多的景區降低門票價格,以改變長期以來我國旅遊景點門票隻漲不跌或快速上漲的態勢。
據了解,在降低部分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的同時,廣東、雲南、海南等省份還在節假日實行了特殊的優惠價格政策,即在行政區域內所有實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遊覽參觀點節假日統一降低門票價格。廣東省規定,每年“五一”、“十一”和春節期間,對購買全票的遊客實行門票價格20%以上的優惠;雲南省規定,今年中秋、國慶期間,按照15%至35%的幅度降低門票價格。
門票漲跌與景區管理體製、公共資源管理等結構性問題相關,需要製定長遠規劃,樹立“大旅遊”的管理理念,提高旅遊服務水平
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近年來各地紛紛提出振興旅遊業的舉措。不過,仍有一些景區管理方片麵地將門票漲價作為最直接、見效最快的增收手段。
目前,我國大多數景區實行屬地管理,以景養景,因此一些地方的景區門票“逢節必漲”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一片漲聲中,本來具有公共屬性的景區,逐步在經營中變成一些地方和景區運營方的生財之道。
一位專家表示,景區門票的漲跌問題並非隻是簡單的“門票經濟”問題,更多的是與景區的管理體製、公共資源管理等結構性問題相關。這並非一紙降價令就能改變,更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製定長遠規劃,梳理各方麵的管理工作,提高旅遊服務水平。
這位專家指出,旅遊是讓利於民、共享社會財富的直接方式之一,樹立“大旅遊”的管理理念勢在必行。旅遊業由“吃住行遊購娛”6個要素組成,是一個與多行業緊密相關的綜合性產業體係,它強調的是旅遊業與其他產業間的開放性、互動性和綜合性,謀求與整個社會、經濟、生態係統的協調發展。
“大旅遊”的管理模式已經在國內有了實踐。除了早已免費開放的杭州西湖景區,國家5A景區之一的甘肅崆峒山也是發展“大旅遊”取得成效的生動例子。在票價5年未漲的情況下,崆峒山景區的旅遊綜合收入從30多萬元增長到去年的1.54億元,接待遊客數量屢創新高,人性化管理已經成為崆峒山的“名片”。
崆峒山管理局黨委書記劉校升表示,“崆峒山不是一座石山,它是我們平涼的靠山,所以崆峒旅遊不能局限在崆峒山,要走出崆峒山,拓展旅遊麵,打造大旅遊圈,才能引來大旅遊團。”
摘自《中國網》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