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一(1 / 2)

紅|袖|言|情|小|說

第二天,我們起得很晚,我發現我們的眼袋都睡腫了。程小茜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

“還沒睡夠嗎?”

“沒。睡得真舒服啊。”

她正處於嗜睡的年齡。有人說越年輕越嗜睡是有道理的。一個年齡偏大的人,即使頭天晚上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還是會很早醒來。

退好房,吃好早飯,我們開車去天龍洞——我們計劃好了去觀看的溶洞。那個好心的保安將去天龍洞的路線詳細地跟我解說了。

去天龍洞的方向與去溫泉鎮的方向相反,按保安的說法我們會在大道上看見橫架在道路上空的宣傳天龍洞的龍門架,在我們行駛了半個小時之後果真見到了,龍門架的附近還有一幅巨大的風景宣傳圖片,我們便按路標指示拐上了一條小道。

小道兩旁的路樹高大、繁密,葉子幾乎掉落了一半,但是路麵由於沒有及時修補,坐在車子裏你可以看見地麵上水泥塊間的裂縫。

車子明顯抖動厲害了。我降低車速。

我們在這條小道上大約行駛了十分鍾,之後,出現了幾戶人家組成的小村莊,道路從小村莊中間穿過。過小村莊不到兩分鍾,我們便看見了天龍洞景點的大門。

奇怪的是,景點的大門竟然關著。

我們在路邊停好車。景區門口沒有一輛車,也不見什麼遊客。豎在路邊的宣傳架上的圖片破爛不堪,宣傳架鏽跡斑斑。

“我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程小茜問道。

“我也懷疑,可你看那大門上不明明寫著天龍洞幾個字嗎?”

“是啊,按說應給沒錯。要不我們走小門進去看看,小門是開著的。”

“行。”

我們穿小門進ru景區。景區裏空蕩蕩的,不見一人。矗立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很普通的山丘。山上的樹木並不茂盛,有大量的石壁裸露在山體外麵。一條一米寬的水泥路把我們引向山腳。山腳一帶是一塊帶斜坡的平地,平地右側是一條地勢很低的小溪,小溪裏的水流量很小。一條小路下到溪底。小溪臨近山腳處有一個水潭,水潭裏的水黑黝黝的,水麵上飄著許多枯草枯葉。

從山道上下來兩個人。我們迎上去。

原來這兒是出溶洞的下行路。溶洞的入口在山的東南,進小村莊右行即可到達。

我們連忙掉頭行駛,進小村莊,左拐,駛上另一條柏油路。一路上行,拐了五六個彎道便到了景點的入口。入口一帶比較平整,古木高song入雲,林間小道枯葉一地。林木間有幾間蓋紅色琉璃瓦的房子。琉璃瓦反射著陽光。停車場上稀稀拉拉地停了幾輛小轎車和一輛浙牌大型旅遊車。

雖說是AAAA.級風景區,可畢竟是縣級景點,再加上旅遊淡季,自然沒什麼人來觀光。可我猜想,就算是旅遊黃金周,這兒也不會有什麼人來光顧吧。所以通往景點的道路才那麼窄,而且得不到及時的修補。

到崇禮縣來的人或許都是衝著溫泉來的。

天龍洞的售票處與檢票處連在一起,簡陋,簡單。我們買過票後,便順手將票遞給檢票處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撕下副聯將票還給我們並叮囑我們放好——按他們的說法,出溶洞是要查票的。

我們連著爬了上百個台階才來到天龍洞的洞口。

“哇,好高啊。”程小茜說。

“有點氣喘了吧?”

“嗯。”

我們往後看,感覺那輛普桑變小了好多。陽光在林木間穿梭。

我們進ru洞中。借助嵌在石壁上或裝在凸起的石柱上的各種彩燈或照明燈發出的光芒,我們看見溶洞一直往裏延伸,仿似無窮無盡。走完一長段下行的台階我們來到一個平台,左前方我們無法到達的地段從頂上倒掛著一根又長又粗的岩柱,像是一根放大了的剝了外殼的倒置的毛竹筍。這根岩柱附近又有許多岩柱,但相對細小,通體都是乳白色的。看指示牌,上寫:筍林。

我們接著下行。景點一個接一個,“觀音送子”、“烏龜望月”、“巨蟒出山”等等,這些景致,乍一看,不以為然,看名稱,略加想象,頓覺惟妙惟肖。有些景點所處位置相對幽暗,佐以燈光,方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