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同在中國股市,同遇2006年以來的大牛市,但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的股民賺得盆滿缽滿,獲得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利潤;而有的股民卻僅獲得一些蠅頭小利,有的甚至還虧了本。原因何在呢?關鍵就是沒有選對股票。如果我們分析這一年多來股市上漲的情形,你便會發現,股市每天都在創新高,但並非所有的股票都在隨著股指上漲而上漲,在相當多的時候,兩市下跌的股票多於上漲的股票。有人總結為“二八現象”,真正上漲的隻有20%的股票,其他的大多數股票要麼是漲幅不大,要麼就是下跌。選中了上漲股票的股民,自然是笑逐顏開,而沒有選中上漲股票的股民,則不但沒有賺錢,甚至還有可能虧損。中國財經信息網《股票市場》股市月度盈虧調查顯示,在股指連創新高的2006年下半年,股民竟出人意料地出現了連續四個月的大麵積虧損,8月份,中國財經信息網月度盈虧調查數據為:盈利24%,虧損58%,盈虧持平18%;9月份為:盈利38%,虧損42%,盈虧持平20%;10月份為:盈利40%,虧損43%,盈虧持平17%;11月份為:盈利31.8%,虧損高達60.3%,盈虧持平7.9%。有股民在網上發帖子說,這是《殘酷的背離,深深的傷痛》:“一邊是指數的上漲,給人希望;一邊是手中股票的下跌,給人傷痛。”

進入2007年,中國股市更加牛氣衝天,股指連創新高,然而,東邊日出西邊雨,第一季度不漲反跌的個股居然還有10家,而有的股票雖然有所上漲,但漲幅很小,現在仍隻相當於上證指數1500點甚至更低的水平。從2007年年初至3月20日,A股市場漲幅最大的前50隻股票,平均上漲181%,而漲幅最小的50隻股票,平均漲幅隻有5.52%,相差了30多倍。這說明即使是在牛市,股票的選擇也是極其重要的。

我們說炒股票首先要看準大勢,大勢走牛,賺錢就容易。但是,真正要把錢賺到自己口袋裏,則還需要選中股票。比如,在2006年,如果你選中了王府井,選中了泛海建設,選中了馳宏鋅鍺,則可以獲得五六倍的利潤;2007年,如果你選中了都市股份,選中了江蘇舜天,選中了鑫富藥業,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賺兩三倍的錢。但有的股票卻賺頭不大,有的甚至還讓你丟掉老本。由此可見,選股對於股民來說,是決定能不能賺到錢的根本因素。

西方國家的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大都特別重視選股。巴菲特總結自己股海傳奇的經驗便是一句話:“永遠隻買你寧可跑好幾條街,都非買這家公司產品不可的這家公司的股票。”事實上,給巴菲特帶來巨大利潤的也確實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好股票:如可口可樂、麥當勞、吉列、華盛頓郵報、聯邦捷運公司等。洛克菲勒也特別強調,投資價值取決於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成長性。

與此形成明顯對照的是,中國股民尤其是新股民在選擇股票上卻馬虎得多,草率得多。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莊家的動向,熱衷題材的炒作。不可否認,中國股市上的許多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本身質地和經營狀況聯係並不是很密切,反而與莊家的操縱和題材的炒作密切相關。因此,過去散戶關心莊家比關心股票多,重視題材比重視業績多。這種現象顯然是不正常的,是非理性的,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規範和不斷成熟,也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2006年以來的股市運行已開始顯示出這一跡象。特別是2007年春節後股指屢創新高,像上證指數就較長時間地站在了3700點以上,但是,跟著股指上漲的股票卻並不多,大多數股票價格並沒有突出的表現,有的股票價格甚至還停留在上證指數1800點、1500點,甚至1300點的水平。現實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認真選擇股票,盲目跟風,草率買股,則要上大當,吃大虧,賠大錢。

隨著中國股市的不斷規範與完善,個股的選擇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選對了股票,你可以大獲全勝,而選錯了股票,你則可能血本無歸。那麼,麵對滬深股票市場1000多家上市公司,我們到底該挑選哪些股票作為投資對象呢?我們又如何能從這林林總總的股票中,挑選到有較大升值潛力與投資價值的黑馬股、成長股呢?又如何回避那些坑人、害人的劣質股呢?本書針對當前許多新股民初入股市缺乏股票基本知識的現狀,重點介紹選擇股票的基本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