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業秘密:誰在打你的主意? 1(1 / 3)

第一章 商業秘密:誰在打你的主意?

1991年4月9日,當修改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首次提出“商業秘密”這一概念時,絕大多數中國人對此感到陌生而茫然。僅僅是幾年之後,商業秘密便成了中國人的熱門話題。無論是首鋼那樣的大型企業還是街頭賣衣服、做小吃的小商小販,都知道商業秘密對於他們的生存與發展來說是何等的重要,也知道想方設法遮著掩著屬於自己的商業秘密。

然而,就在中國人開始認識到商業秘密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時候,一些人則開始打商業秘密的主意,因為他們同時也發現,竊取商業秘密竟是能給他們換來金錢帶來享受的一條“捷徑”!

緊急報案:1999年1月26日早晨,江蘇省揚州市開發區的牧羊集團中宏機械有限公司被盜,被盜走的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MUZL600型顆粒機一套3冊技術圖紙,直接經濟損失2009萬元

緊急報案:1999年3月15日,沈陽某食品公司的職員白某在辭職前將公司電腦裏儲存的部分商業秘密文件拷貝到3張軟盤中帶走……

緊急報案:1999年4月28日,從中東考察歸來的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某電器公司的餘經理來到電腦室,撥號進入自己的電子信箱,結果裏麵空空如也,所有的商務電子郵件全部被人盜走,其中包括俄羅斯一客戶欲與公司進行大宗電器產品貿易的秘密協議……

報案!報案!!報案!!!

一起起緊急報案傳到公安部門,令許多從事了一輩子政法工作的老公安們也大惑不解:以前企業單位報案最多的是被撬了保險櫃偷了錢,或有人溜進車間盜了物,而現在報案最多的卻是被偷了圖紙,竊走了商業秘密。這圖紙、這商業秘密難道比錢物更重要?

不怪老公安不理解,許多中國人對此現象也不由感到迷惘。時間倒回去20年,在那個政治鬥爭相當激烈而經濟競爭止如靜水的計劃經濟時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各個部門用計劃、指標、任務把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編進了一張大網之中,你生產糖,他生產油,那個企業則生產酒,一切“有計劃按比例”地進行,誰也不越雷池半步,況且誰也不需越雷池半步。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賣方市場,是一個商品相對不足的社會,連人們的吃喝拉撒也“有計劃按比例”,吃肉要肉票,吃糖要糖票,扯布要布票,理發、洗澡則有理發票、洗澡票……中國的企業自然是優哉遊哉,既不要操心產品質量,更不要考慮產品的銷售,你隻要“按計劃”生產就可以了。不僅生產類型“上級”給你定好了,而且連產品的具體型號、外觀設計、內在質量、銷售渠道都在“上級”的計劃之中。無論多大的企業,都不過是中國這家大工廠的一個小車間,不存在競爭,不存在市場的開拓與占領。

僵化的計劃經濟體製不僅使中國的企業成了躺在國家的懷抱裏永遠長不大的嬰兒,而且使中國的經濟到了麵臨崩潰的地步,商品短缺,市場貧乏,人民的生活水平沒有得到顯著提高。

改革開放的最大成就,就是讓中國的企業從國家無所不包、無所不管的繈褓之中走了出來,歪歪斜斜地走向了紛紜複雜、波瀾壯闊的市場。特別是1992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錘定音,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中國的企業,別無選擇地置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

從國家計劃經濟的繈褓之中走出來的中國企業,突然置身於洶湧澎湃的市場大潮中,這才發現照過去的按計劃生產、憑指標銷售那一套不行了,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企業在技術上競爭,在產品質量上競爭,在經營方法上競爭。而這些參與競爭的技術、產品質量與經營方法,就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其競爭優勢便蕩然無存。毫無疑問,在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商業秘密已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得以發展的動力。也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因為不適應複雜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在茫然與惶惑之中,便自覺不自覺地用上了一些旁門左道,其中不擇手段地竊取他人的商業秘密,便是其首選方法。一時間,一場商業秘密的竊取與反竊取戰,在中國企業界狼煙四起。

一、“技術扒手”偷扒商業秘密

警惕:有人偷技術

中國人懂得了商業秘密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但有人卻因此采用非法手段去竊取他人的商業秘密,則是市場經濟大潮湧來時的一種道德退化,是法律不允許的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

1993年7月,在貴州省遵義某電器廠發生了一起盜竊保密圖紙案。該案的策劃作案者,不是境外的特務間諜,而是國內同行江蘇某開關總廠。

ME產品是遵義某電器廠的拳頭產品。這個1980年初花300萬馬克從前西德引進的新產品,早在1987年就已達到了國際標準,銷路較好,深受廣大客戶青睞。

正因為如此,許多同行企業非常羨慕這一產品,尤其有許多不懷好意之徒,絞盡腦汁伺機盜取ME圖紙。幸好該廠從一開始就注意了ME圖紙的保密問題,並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

然而,不該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1993年7月9日,整套6本700多張ME圖紙,除了4號圖紙還孤零零地躺著以外,其餘的皆無影無蹤。

該廠立即報告了公安部門,經過公安人員幾天的偵查,終於查明這是該廠退休工人L所為,而支持、指使並參與此案的則是江蘇某開關總廠廠長和二分廠廠長王某、徐某以及電器廠的W、貴州某牛肉幹廠的梁某。王、徐等人為了竊取ME產品的生產技術,專程赴遵義,經過幾天的活動,拉攏了電器廠的W和梁某,通過他們又找到了該廠的退休工人L,然後利用L求財心切的心理,指使他偷盜出了電器廠的ME產品秘密圖紙。正當他們以為大功告成,準備乘車離開遵義時,被公安人員截獲。

無獨有偶,上海長江儀表廠302張技術圖紙被上海YD儀表廠竊取,釀成一起重大的商業秘密泄密案。

當事人上海YD儀表廠於1992年底開始生產125摩托車儀表,為獲得專門技術,該廠廠長S利用自己曾在上海長江儀表廠工作過的關係,利誘長江廠兩名技術員H、Z,利用工作之便,先後竊得長江廠在吸收消化國外技術後自行設計的XF-125、AX-100、250C型摩托車用儀表產品的工藝圖和各種工裝夾具圖紙共302張,專用工裝夾具44套件,工具及樣表等11件,以及各類校表數據彙編1本。他們利用所竊得的以上專有技術,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共生產出價值近200萬元的125型摩托車儀表,獲利15萬元。

長江廠發現技術圖紙被盜後,立即向崇明縣公安局報案。公安局迅速行動,果然在S任廠長的上海YD儀表廠搜出上述被盜的技術圖紙302張及其他工裝夾具等。S當即被公安局收容審查。

據長江廠申述,他們在進行第一期技術改造時,投資532萬馬克,引進了德國的設備和技術,其中僅儀表圖紙當時就值人民幣1100萬元。為此,長江廠以YD廠侵犯其商業秘密為由,向崇明縣工商局投訴。工商局經調查後認定YD廠已構成對長江儀表廠商業秘密的侵犯,從而作出了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10萬元的罰款決定。

如果讀者認為這兩個例子過於平淡的話,我們不妨再看一個不亞於港台警匪片那樣曲折而又激烈的商業秘密盜竊案。

1995年6月29日上午10時08分,當一位50多歲的男子提著密碼箱走進長沙黃花機場安檢處時,兩名便衣警察攔住了他,從他身上搜查出他在湖南洞庭製藥廠秘密收集、盜竊、複製的專有技術資料:氨甲環酸、氨甲苯酸、卡馬西平、對甲苯甲酸、胃長寧、咪唑酸乙酯、維生素U等7個原料藥的生產工藝資料和設備安裝施工圖等;同時查獲了他企圖以30萬元把氨甲苯酸技術資料賣給河南某經濟技術協作辦的活動日記,還查獲了他與河南某實業公司簽訂的以25萬元成交的《技術合同意向書》,所有資料共計2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