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表達藝術:會說話一定動人心(1 / 3)

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技巧

有一位商業界的領導,除了做生意之外,他還是企業團體爭相仿效的對象。因此,除了生意往來之外,他還經常受邀到各地演講。盡管工作及演講活動是如此忙碌,他還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然而,在35歲那一年,醫生對他宣布:“你得的是突發性腎炎,這是由於疲勞過度所引起的疾病。你必須暫停工作一陣子!”因此,在這之後的一個月,他暫停了所有的演講工作。但就在這一個月的休息時間裏,他的工作全被打亂了。

一個月之後,這個人接到某工商協會的演講邀請。在演講前夕,他在自己麵前放了一台錄音機,然後請太太坐在對麵。“即使隻有一位聽眾,也可以試一下是否有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就開始模擬演講,聽過模擬的錄音帶之後,他發現了兩個缺點。

一是“嗯”這種舌頭打結的聲音聽得非常清楚而刺耳。在一句話與一句話之間,這種接不上來而發出的遲疑聲,在聽眾聽來非常刺耳。“即使是下意識所發出的聲音,但對於一位職業演講者而言,也未免太丟臉了!”

二是“啊”之類的語尾助詞太多了。適當的語尾助詞有美化語句的作用,但太多的語尾助詞讓聽眾非但感受不出柔和,反而會覺得:“這個人說話的語尾助詞也未免太多了吧!”

現代人愈來愈重視說話的技巧,市麵上也出現了不少有關如何增進說話技巧的書籍,不少業務員都閱讀過這一類書籍。然而,卻很少有人在看了書之後實際地練習,並利用鏡子來檢討自己的缺點。所謂的鏡子還包括了反映聲音的鏡子——錄音帶。

利用“聲音的鏡子”有下列二種方法:

一是利用小型的錄音機。這種袖珍型的錄音機可以放在公事包內,隨時錄下實際與顧客的對話以供事後檢討。或許在剛開始的時候你會因為正在錄音而有些不自在,但投入工作之後就會忘了它的存在。事後聽聽自己的說話方式,就可以發現自己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二是在自己的家中對著鏡子,把當天進行過的對話重新表演一次,並錄音檢討。

說話的技巧必須由長期的實踐經驗累積,不是靠讀書或參加研討就可以學到的。但是,不可以因為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就不用心學習。除了學習及記住一些技巧與原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於利用“聲音的鏡子”來自我檢討。拿出高水平的談話技巧領導和員工的談話主要有四種功能。

一、監督功能——借以獲取管理工作進展的詳情,監督各部門執行領導決定。二、參與功能——借此研究執行決定的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探討和尋找解決辦法,使領導由“觀察”地位進入參與地位。三、指示功能——傳遞上級指示或本人決定。四、悉人功能——由此接觸工作人員,了解他們的各種心理品質,做到諳人知心。

那麼,領導應如何同他的員工談話呢?

(1)要善於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

談話是領導和員工的雙邊活動,員工若無講話的願望,談話難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領導首先應具有細膩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說話的態度、方式以至語音、語調,旨在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使談話在感情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務。

(2)要善於啟發員工講實話

談話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實情況的信息。但是,有的員工出於某種動機,談話時弄虛作假、見風使舵;有的則有所顧忌、言不由衷,這都使談話失去意義。為此,領導一定要克服專製、蠻橫的作風,代之以坦率、誠懇、求實的態度,並且盡可能讓對方在談話過程中了解,自己所感興趣的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奉承、文飾的話,消除對方的顧慮或各種迎合心理。

(3)要善於抓住主要問題

談話必須突出重點,扼要緊湊。一方麵,領導本人要以身作則,在一般的禮節性問候之後,便迅速轉入正題,闡明問題實質;另一方麵,也要員工養成這種談話習慣。要知道,多言是對信息實質不理解的表現,是談話效率的大敵。

(4)要善於表達對談話的情趣和熱情

正因為談話是雙邊活動,一方對另一方的講述予以積極、適當的反饋,能使談話者更津津樂道,從而使談話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領導在聽取員工講述時,應注意自己的態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態、插話和感歎詞等——來表達自己對員工所講的內容感興趣和對這次談話的熱情。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的微微一笑,讚同地一點頭,充滿熱情的一個“好”字,都是對員工談話的最有力的鼓勵。

(5)要善於掌握評論的分寸

在聽取員工的講述時,領導不應發表評論性意見。若要作評論,應放在談話末尾,並且作為結論性的意見,措詞要有分寸,表達要謹慎,要采取勸告和建議的形式,以易於員工采納接受。

(6)要善於克製自己,避免衝動

員工在反映情況時,常會忽然批評、抱怨某些事情,而這在客觀上又正是在指責領導自己。這時領導要頭腦冷靜、清醒,不要一時激動,自己也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甚至為自己辯解。

(7)要善於利用談話中的停頓

員工在講述中出現停頓,可能有兩種情況,須分別對待。第一種停頓是故意的,是員工為探測一下領導對他講話的反應、印象,並想引起領導作評論有意識而做的。這時,領導有必要給予一般性的插話,以鼓勵他進一步講述。第二種停頓是思維突然中斷引起的,這時,領導最好采用“反響提問法”來接通原來的思路,就是用提問的形式重複員工剛才講的話語。

(8)要善於克服最初效應

所謂最初效應就是日常所說的“先入為主”,有的人很注意這種效應,並且也具有“造成某種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領導在談話中要持客觀、批判性的態度,時刻警覺,善於把做給人看的東西從真實情形中區分出來。

(9)要善於利用一切談話機會

談話分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形式,前者在工作時間內進行,後者在業餘時間內進行。領導不應放棄非正式談話機會。在無戒備的心理狀態下,哪怕是片言隻語,有時也會包含意外的信息。

說出你的特色來

無論談論什麼樣的話題,都應保持說話的語調與所談及的內容相配合。

(1)注重自己說話的語調。語調能反映出你說話時的內心世界,你的情感和態度。當你生氣、驚愕、懷疑、激動時,你的語調也一定不自然。從你的語調中,人們可以感覺你是一個令人信服、幽默、可親可近的人,還是一個呆板保守或具有挑釁性或好阿諛奉承或陰險狡猾的人。你的語調同樣也能反映出你是一個優柔寡斷、自卑、充滿敵意的人,還是一個誠實、自信、坦率以及尊重他人的人。

(2)注意你的發音。我們所說出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由一個個最基本的語音單位組成,然後加上適當的重音和音調。隻有清晰地發出每一個音節,才能清楚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

(3)不要讓發出的聲音尖得刺耳。我們每個人的音域範圍可塑性都很大,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單純,有的渾厚。說話時,你必須善於控製自己的態度。

當我們想使自己的話題引起他人興趣時,便會提高自己的音調。有時,為了獲得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又會故意降低音調。但大多數情況下,應該在自身音調的上下限之間找到一種恰當的平衡。

(4)不要用鼻音說話。當你用鼻腔說話時,發出的聲音讓聽者十分難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唔……哼……嗯……”的發音,這就是鼻音。如果你使用鼻腔說話,第一次見麵時絕對不可能引人傾慕。讓人聽起來似在抱怨,顯得毫無生氣、十分消極。有些人將“哼嗯”這種鼻音視為一種時髦的說話方式,但如果你想讓自己所說的話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如果你期望自己的語言更加富有魅力,就盡量少用或不用鼻音說話。

(5)控製你的音量。當你內心緊張時,往往發出又尖又高的聲音。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聲音的大小與語言的威懾是兩回事。不要以為大喊大叫就一定能說服和壓製他人。聲音過大隻能使他人不願聽你講話,討厭你說話的聲音。與音調一樣,我們每個人說話的聲音大小也有其範圍,試著發出各種音量大小不同的聲音,並仔細聽聽,找到一種最為合適的聲音。

(6)充滿熱情與活力。響亮而生機勃勃的聲音給人以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之感。當你向某人傳遞信息、勸說他人時,這一點有著重大的影響力。當你講話時,你的情緒、表情同你說話的內容一樣,會帶動和感染你的聽眾。

(7)注意說話的節奏。節奏即說話時由於不斷發音與停頓而形成的強、弱有序和周期性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根本不考慮說話的節奏。其實,說話時不斷改變節奏以避免單調乏味是相當重要的。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自己獨特的重音和語速。法語不同於德語,英語不同於西班牙語,漢語又不同於英語。人們容易認為詩歌與散文的節奏有很大差別,其實兩者的相對區別在於一種規則與不規則的重讀上。詩歌具有規則的、可把握的重音,散文的形式則是不規則的。人們處於一種壓力之下時,他們便不由自主地使用一種比散文更自由的節奏講話。

(8)注意說話的速度。在語言交流中,講話的快慢將不同程度地影響你向他人傳遞信息。速度太快如同音調過高一樣,給人以緊張和焦慮之感,而且某些詞語模糊不清,他人就無法聽懂你所說的內容。

在人際交往中,說話是很講究的,如果速度快了,會給人一種浮躁的感覺,但如果太慢,又會給人一種遲鈍或過於謹慎的感覺。因此,保持恰當的說話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並在說話時不斷地調整。當你想和別人交談時,選擇合適的速度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吞吞吐吐,否則,你除了被冠以“思維遲鈍”的印象之外,也許還會被認為是個傻瓜。偶爾的停頓無關緊要,但不要在停頓時加上“嗯”、“啊”之類的詞或緊張不安地清一下嗓子。話不能亂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的,就情願學金人之三緘其口,實行“庸人之謹”。比方他的隱私唯恐人知,你偏在無意中說到他的隱私,基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道理,他會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隱私,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極力掩飾自己的用心不讓人知,如果被你知道了,必然對你非常不利。你如與他向來熟悉,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然而終究會對你十分疑惑與妒忌。你處於這種困難境地,絕不可對他表明絕不泄密,那你將如何自處呢?你唯一的辦法是假裝耳聾,若無其事。這就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幫他執行,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謹慎地保守秘密,從來不提及這件事,不料另外有智者猜中此事,對外宣告,那麼你無法逃掉泄露的嫌疑。你隻有經常接近他,表示自己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察泄露這個秘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萬一對方對你尚無深刻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卻極力討好他,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假使他采用你的話,然而試行的結果並不好,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他對你也未必會增加好感,認為你隻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可以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這個時候還是不說話為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犯有錯誤被你知道,你不惜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進而與你發生衝突,你豈不憑空多了一個冤家?所以,即使告之,也應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對方成功乃計出於你,而他是你的上司,他則必會深恐好名聲被你搶去,內心惴惴不安。你知道了這種情形,就應該到處宣揚,逢人便說,極力表示這是上司的善謀,這是上司的遠見,一點也不要透露你曾經出了什麼力。

對方不能做的事,而你認為應該做,於是強迫他必須做到;對於某事,對方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或業已騎虎難下,無法中止,但你認為這事不應該做,就算勉強也要他中止。上述情形都是強人所難。你勉強他一定要做,勉強他一定要中止,原本是善意,盡一分摯友之責,心地光明,無可非議。但事實已經如此,即使勉強也不會有效。如果你認為在道義上不該熟視無睹,不妨進言婉勸,使他自己覺悟,由他自己來發動,自己去中止,這才是上策。萬一他不願接受你的勸告,你也隻好見機行事,適可而止,過於強求隻會徒傷感情罷了。

培養良好的談吐

人類溝通的工具或媒介包括語言、文字、態度、表情和姿態。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為語言,良好的談吐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可以把彼此間的歧見逐漸凝聚為共同的意見。它代表一個人的精神、睿智和學識修養,更重要的是它能增長智慧,使你生活得快活。

國外有位名叫亞諾·本奈的小說家曾說:“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衝突都起因於惱人的聲音、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此話說得頗有道理。何故?隻要我們細察生活於自己身邊的人就會發現,談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導致個人事業的不幸,或損及所服務機構的榮譽與利益,可能導致父子不和、夫妻離異乃至人際關係的緊張惡化。一個人的談吐如何,往往決定企業是否願意聘請他工作、與之交往,或是否願意投他信任的一票,與之發生商業關係。

一個人如果談吐有障礙或者表達能力不足,則會被人低估他的能力,會被人傳播殘酷無情的謊言,還會被人扭曲形象。一個人即使思想如星星熠熠生輝,即使勤奮得如一頭老黃牛,即使知識淵博得像一本百科全書,但若缺乏良好的談吐能力,則往往成功的機遇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往往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日常會話有許多口頭“敬語”,我們可以用來表示對人尊重之意。“請問”有如下說法:借問、動問、敢問、請教、借光、指教、見教、討教、賜教等;“打擾”有如下詞彙:勞駕、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難為、費神、偏勞等。如果我們在語言交際中記得使用這些詞彙,相互間定可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減少許多可以避免的摩擦和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