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擔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1)(1 / 3)

如果籠統說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就一定和社會責任發生衝突,我不這樣理解,我認為這是統一的,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一定不可能獲得利潤。

我想,追求利潤和企業社會責任沒有任何矛盾,我理解的企業社會責任和現在討論的企業家社會責任是兩個概念。一般來講,企業的社會責任首先是遵紀守法,保證員工、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是合理合法的,比如不能出三鹿奶粉事件,蓋房子不能偷工減料,產品的質量保證和對消費者的責任首先才是你的社會責任,如果連這個都沒有還談什麼企業責任?

——任誌強在“5·12”企業社會責任論壇上的講話

背景分析

在2008年5月12號汶川地震之後,網易公司發起首屆“‘5·12’企業社會責任論壇”,該活動旨在彙聚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傳媒四種力量,共同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國內外數十名知名企業家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出席了這次會議,參會嘉賓在悼念地震遇難同胞的同時,就災後重建、慈善捐助、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等話題進行了深刻的思辨與討論。

當時外界對萬科和王石的捐款事件有很多不理解,任誌強就此發表了對企業責任和企業家責任的看法。他認為企業和企業家不一樣,企業家隻歸自己所有,而企業法人是歸股東、員工和社會共有的,人們不該把王石和萬科看成一體,王石是一個企業家,隻代表個人,而萬科是一個企業,二者完全不同。企業很可能在短期內就消失,這時企業的員工就會麵臨失業。作為企業來說,任誌強認為寧願利潤不是最高,但是要最長久,對員工最有保障。

任誌強對慈善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慈善就是把時間、精力和金錢奉獻給公共事務,這種額外的奉獻就是公益或慈善。把慈善理解為捐款是狹隘的,為公共事務奉獻出的時間和精力一樣屬於慈善。

企業麵臨的首要問題應該是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而不是奉獻出大部分資金做其他事情。企業要專注於如何擴大生產和再就業、如何創造需求等問題,當把自己必須要做好的事做好之後,如果還有餘力,再去做其他公益慈善的活動。現代公益的理念並不認為管理好企業而不捐獻資金就是貪婪。有些企業一邊汙染著環境,邊又去捐錢治理,這種行為就是假意的慈善,我們寧願這些企業把這筆錢用在企業的環保規劃上,也不要這種先汙染然後又捐款治理的偽善款。真正順應自然和社會規律,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所以說,公益應該是隸屬於企業內部管理下的正確理念,而不僅僅隻有捐款這一種行為模式。

盡管秉承著這樣的觀點,任誌強還是在做慈善。他通過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這個公益組織,支持社會上很多公益環保組織去做各種公益慈善事業,如紅嘴鷗、紅樹林和自然之友等,為推動中國的環保事業和低碳環境做出了切實的努力。任誌強不光通過捐款的方式做慈善,還負責“授之以漁”,為他們建立培訓組織,引導這些組織怎樣做公益,怎樣做宣傳。

在現代社會,企業管理者在管理企業時可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慈善,承擔起企業的社會責任,這也是企業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種方式。

拓展透析

社會責任感能幫助企業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廣告方式轉型為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也就是在通過積極主動地履行社會責任來再造企業文化,重塑企業形象,並由此打造企業品牌。

馬雲是一位充滿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他對社會做了很多貢獻,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也有自己的看法。

阿裏巴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納稅冠軍,通過納稅為國家做了很多貢獻。但是馬雲認為他最重要的社會貢獻是阿裏巴巴和淘寶網直接和間接創造的10萬多個就業機會。他認為創造就業機會比做慈善更有價值。比起把錢捐出去,不如把錢花出去,創造很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