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中庸之道(2 / 2)

“趙一局長在會上強調的第一個問題是,每個單位的領導都應該明白怎樣去做事,局黨組的所有決定都要靠大家去落實。我個人認為,趙一局長在這裏雖說是在說我們領導,但也適應我們每一位幹部職工。單位上的所有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認真做好。隻有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都做好了,那麼局黨組的所有工作也就做好了。

“趙一局長強調的第二個問題是,加強廉政建設教育,加強財經紀律教育,嚴格執行財經紀律。每個幹部都要管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家屬。這裏就涉及到廉潔自律問題,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的職工群眾,一方麵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嚴寒廉政建設這根高壓線;另一方麵要以身作則,管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包括自己的下屬與家屬。

“趙一局長強調的第三個問題是,做好維穩工作,分析本部門存在的不穩定的因素,在本層次上解決問題,不要把矛盾上交。同誌們,穩定壓倒一切,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幹部職工,都要注意團結,自覺維護單位的形象。不要搞小集團利益,不要說影響團結的話,不要做影響單位正麵形象的事情。

“趙一局長最後強調的是對待工作的態度問題。趙一局長說道:每個月布置的工作都要按時完成,沒有成的應想辦法完成。公務員沒有什麼八小時之外與之外,隻要有工作就要去做。我想這一點同樣適應於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幹部職工,領導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完成,想辦法完成,加班加點完成。”

將會議精神傳達完後,董昕主任又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說道:“同誌們,今天乘這個機會,我想向大家講一講中庸之道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是一個很有涵養的民族,自古以來都崇尚中庸之道。如果把這個國粹用到我們今天的工作中,我感覺到也非常適應。”

停了一下,董昕主任自行解釋道:“中庸之道的精華就是本分。用在工作之中,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是分內的事就不要去摻和。每個人隻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就行,做事要本分,做人也要本分,不要隻考慮自己的事,隻考慮自己的利益,要站高一點,要為大家想一下。

“那麼我們怎麼做到中庸之道呢?我認為我們必須首先要搞清楚二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的二個方麵,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什麼,也就明白了不應該做什麼。

董昕主任越說越激動,他看了大家一眼,繼續說道:“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好,不要自己分內的事沒有做好,卻還去管別人的事;自己分內的工作沒有做好,就沒有資格去管別人的事。不要做分外的事,不是分內的事,不要輕易去幹;就是要幹,也要先走規定的程序。

“同誌們啊,工作是一個整體,站的位置不一樣,對問題的理解就不一樣。同樣一件事情,站在你的角度可能是好事,但站在別人的角度卻不一定是好事;站在一個小部門是好事,但站在全局的角度,也可能並不是好事。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就是給中心添亂,給局裏添亂。做好工作沒有底線,套一句俗話就是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同誌們,我認為每一項工作都有二個指標,一個是硬指標,一個是軟指標。硬指標是看得見,摸得著,能夠量化管理的,如工作做好了,事情到位了,任務完成了;軟指標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但能夠感覺得到,不能量化管理,如工作態度,服務意識,一個人的感覺。

“總之一條,我們是服務部門,不管是機關後勤保障中心,還是正氣物業公司;不管是工作在一線的同誌,還是工作在辦公室的同誌,我們所有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點,隻有一個,那就是要讓服務對象滿意。”最後,董昕主任以這樣的話結束了今天的會議。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龔仲回憶了一下會上董昕主任強調的問題,特別是大談特談中庸之道,他知道這是董昕主任借此,給那些喜歡多事的同誌敲警鍾。有很大一部分意思是針對他來的,因為龔仲喜歡多事,特別是財務管理上,喜歡問這問那,幹擾他們所謂的“正常“的工作。

但作為一個財務人員,如果明明知道他們那些所謂的“正常“工作,是在損公肥私,將單位的利益轉入個人的腰包,卻不聞不問,那又怎麼對得起一個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怎麼對得起董昕主任剛剛在會上傳達的局領導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