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權力策略(2 / 2)

既然趙一局長這樣在意毛勇與江南局幹部職工的接觸,那麼要是將那晚接待毛勇的一些情況透露一點給趙一局長,趙一局長肯定會對自己另眼相看,認為自己是他的人。如果一旦趙一局長當自己是他的人,那麼丟掉自己頭頂上那個“副”字帽子,還不就是他一句話的事。至於這樣做是否道德,是否會影響別人,這就不是董昕考慮的事了。官場上就是這樣殘酷,為達目的往往可以不擇手段,至於是否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同誌朋友,那往往都可以忽略不計。

董昕認為做這件事時唯一要考慮的就是,怎麼做好保密工作怎麼不讓毛勇知道。如果毛勇知道了是他透露出去的,那麼他董昕以後可能就沒有好果子吃了。於是,才有了趙一局長找馬建設與那位處長談話,才有了那位處長改為非領導職務並退還已報銷的二仟多元招待費的事;才有了董昕正式擔任機關後勤保障中心主任的任命,徹底丟掉了頭上那頂困擾他多年的“副”字帽子。

隻是董昕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是錯誤地估計了毛勇的能耐,也錯誤地估計了江南局保密工作的保密程度。二年多後,當趙一局長年齡到了正式退休,毛勇如期成為江南正氣管理局接班人後,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在他兒子高考的關鍵時刻,在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最需要兒子照顧的情況下,董昕突然被交流到遠離家鄉幾百公裏之外的邊遠山區任職。

為此,董昕還怎麼也想不通,他感覺到太突然了。他是上午人事處長找他談話,上午他交流下去的文件就在江南正氣管理局自動辦公化係統中發布了。董昕離開江南去下麵交流時,有些傷感地說道:“這幾年我為局領導做牛做馬,生活上照顧得無為不至,但卻沒有一個局黨組成員透露一點點自己被交流下去的任何信息。”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幹部交流,是一項非常好的幹部管理政策之一。製訂這項政策的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更好的防止腐敗,二是為了更好的鍛煉幹部。但這項政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由於缺乏相應的非常有力的配套措施,監督不力,有時甚至流於形式,往往偏離了政策的初衷,被部分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淪為某些人打擊報複的工具之一。

因此,具體交流誰,交流到哪裏,交流時間多長,什麼時候交流,什麼時候回來,交流期間享受什麼待遇,雖說有製度也有規定,但很多卻都是人為的。這樣一來,這項政策在某些地方某些單位,最後卻成了一種處理特殊矛盾,解決特殊問題,被各級領導幹部慣用,而且樂此不疲,冠冕堂皇,名正言順的有效武器之一。

卻說毛勇被交流出去後,一直沒有放下江南局的人與事。對於江南局幹部職工變動狀況,以及江南局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也不時通過各種渠道知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毛勇知道,他交流的事與趙一局長脫不了幹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是趙一局長一手策劃與導演的。這是毛勇感覺到的,也從總局朋友反饋來的消息中得到了證實。

自從與趙一局長產生矛盾,特別是上次在局黨組會議上,與趙一局長發生公開衝突後,毛勇就知道趙一局長開始費盡心機想盡辦法針對自己。為了將他從江南局黨組中排除出去,毛勇知道趙一局長多次去總局做工作,最後終於得到總局領導的支持,利用幹部管理的交流政策成功地將他交流出去了。盡管毛勇知道其中的內幕,但他沒有任何辦法,趙一局長所做的一切沒有違反任何規定,他毛勇無話可說,就如啞巴吃黃連,心知肚明卻又有口說不出。

在第一次交流期限到了以後,毛勇等到的不是回江南正氣管理局,而是總局下發的去係統內另外一個兄弟局任職的通知。這裏麵隱藏的秘密他都明明白白,但卻沒有任何辦法。畢竟他還年輕,也隻是一個副職,從年齡,從資曆,從職務上來說,毛勇確實不能與趙一比。因為在官場上,講究更多的不是能力,不是人品,而是資曆,是人脈。毛勇知道,這個啞巴虧他是吃定了。因為製度沒有明確規定,一個幹部不能連續被交流兩次。

毛勇的這些“特殊待遇”,以及裏麵存在的貓膩,江南正氣管理局幹部職工家屬子弟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江南正氣管理局,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群眾,不管是幹部職工,還是家屬子弟,沒有哪個敢公開議論,就是私下議論也不敢。大家都知道這是趙一局長的逆鱗,也是江南正氣管理局最禁忌的話題之一。在現在這個社會,沒有聽說哪個比哪個智弱,隻聽說哪個比哪個狠毒。大家都是明白人,總不會與自己過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