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降魔破煞(2 / 2)

“肯定是那法雲和尚對我動了什麼手腳,不行,我要馬上打電話給師父,讓他幫我看看是怎麼回事!”

蕭九九一把把我拉住,臉色古怪地對我說道,“之前你不是說法雲和尚想讓你修煉道佛一體嗎?我猜他那一指並不是把什麼蠱蟲打進你體內,而是送了你一顆菩提心。”

“什麼玩意兒?菩提心?”

菩提心,佛經中僅次於舍利子的存在。佛經中常說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而能不能完成這人佛之間的轉變,最重要的就是你有沒有一顆菩提心。

菩提代表著智慧,而舍利子代表著純淨。沒有智慧的佛陀是不存在的,而有智慧的也不一定能夠成為佛陀。

不管怎麼說,如果那法雲老和尚真的把菩提心種進了我的胸口,那這個人情可就太大了,感覺把整個草堂賣了都還不起。

我這念頭才剛剛落下,腦子裏頓時又出現了另一個偈語: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壇經》是記載六祖惠能在黃梅得法之後回到南方,在韶州大梵寺講堂為僧俗一千餘人說法的內容。我之前所誦念的前一個偈語,是六祖惠能初到黃梅東禪寺參拜過五祖大師後,五祖大師為了傳承衣缽而留下的一個偈語考察題目。

當時的惠能還隻是東禪寺中地位最低的雜役,全寺上下沒有一個人把他放在眼中。而神秀所作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雖然已經算是入了門,但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得不到五祖的青睞。

倒是惠能所作‘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一偈讓他成就肉身菩薩,得到了五祖的傳承衣缽。

身如菩提樹,本身就是一個境界。這就和儒家所提倡的君子自潔,不行晦事是一個道理。

而菩提本無樹又要高一個境界,正如道家所說身外身,已經不去計較個人的得失生死,做到了真正的寵辱不驚風輕雲淡。

而在傳承衣缽的時候,五祖還留下了偈語供惠能參透,其曰: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如果說前兩者都還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著怎麼修煉佛法的話,那麼這一偈語就很清楚地告訴了所有人,佛法,就是無情無性。

一個念頭間就想了這麼多的東西,更讓我吃驚的是關於《壇經》的內容我什麼時候背的這麼熟了?

蕭九九像是知道我的狀態奇異,所以在我剛才發呆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出聲打擾我。我把腰上挎著的長刀拔出來,先是按照善尊教我的方法將氣灌注在刀刃上,整把刀的刀刃都變得如烙鐵般通紅。

按照之前的經驗,這個時候的長刀鋒利無比不說溫度也相當的高,可以說碰什麼就可以切開什麼。但鬼使神差的,我竟然伸出左手抓緊長刀尖端,食指與中指並攏將刀刃夾在中間,緩緩一擼硬是將赤紅的刀刃給弄回了正常的狀態。

我著了迷,蕭九九在旁邊卻是看得膽戰心驚。她咬著嘴唇緊張地問我,“玄清,你是不是悟出了什麼?”

我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知道,剛才……剛才就像有誰操控我的身體一樣。”

把氣灌注到長刀上能夠達到無往不利的鋒利效果,那我現在把長刀弄回原樣到底又有什麼用呢?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一點閃光刺了我的眼睛一下。我瞪大眼睛把刀刃微微打偏,這才發現刀刃上竟然布滿了淡金色的佛家經文!

我腦子一懵,第一時間想到加持二字。

據說那些道高望重境界修為都很高的高僧和道士,他們在通曉了某些道理後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記錄或者運用起來。

和尚往往會記錄在佛珠、缽盂、金剛杵之類的物件上。而道士則會記錄在桃木劍、鈴鐺或者八角銅鏡之類的法器上。

借助天地法則施法,媒介叫作法器。而如果把自己的感悟凝結成法則附在媒介上,那就不僅僅是法器那麼簡單了,那很有可能逆天啊!

我拿刀的手都在抖,沒想到法雲和尚這隨手一指就讓我跨過參悟、靈感兩大階段,直接學會了法則加持。

蕭九九見識最廣,她見我長刀上的經文她也是微微咋舌,在旁邊感歎道,“你這把刀看來今後會是降魔破煞的利器,這淨空寺的人情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