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節儉——為人生積累財富
良好的品格是一個人人生的指南針。學會自尊、自強、節儉、忍耐等優秀品格,可以讓你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同時,它也會讓你的生活更充實、更有色彩,你的未來,也必將因為你優異的品格而步入坦途,並一步步變得更強!
不經曆風雨,不可能見彩虹。沒經曆苦難,怎能知感恩。青少年隻有在明白錢是從哪裏來的前提下,有了錢應該怎麼花,錢的價值在哪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理財有一個全麵的認識,隻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勞動所得,隻有學會節儉理財,你會在將來的生活中積累財富。
理財在任何時候都是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理財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放眼望去擁有巨額財富的人無一不是理財高手。對於還不用勞動就會有大把零花錢的青少年來說,讓自己快速擁有節儉理財能力顯得刻不容緩。有人說過,現在的孩子缺的不是錢,而是對錢的駕馭能力。青少年懂得賺錢的不易和花錢的節約,才能讓他們更適應現代的經濟生活。
學會節儉,學會積累自己的財富
節儉是每個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不同的收入、受教育背景、年齡和家庭狀況,都會影響青少年節儉品格的形成。據調查:中國的青少年當中90%以上的人都存在著高消費、亂消費、不懂得節儉的問題。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具有完美品格的青少年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它直接關係到青少年未來的發展和幸福,如果忽視這一點,青少年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就會顯得被動。
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是美國富豪洛克菲勒家族,盡管他們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這從其家族中流傳著的“14條洛氏零用錢備忘錄”就略見一斑了,這是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小時候與父親約法三章所提出的,其在經濟上已顯得很“吝嗇”:每周給零花錢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過每周2美元。且每周核對賬目,要他們記清楚每筆支出的用途,領錢時交家長審查,錢賬要清楚,並用途要正當,這樣可以在下周增發10美分,反之則減。對孩子的零用錢的使用要求很嚴格。
洛克菲勒一共有五個孩子,他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當他們七歲的時候,他就開始向他們灌輸如何對待“金錢”的觀念。他從來不主動給孩子們錢花,如果有需要,就自己去“掙錢。”這樣,孩子們從父母那得不到多少錢。父親還曾經親自教兒子們縫補衣服,並告訴他們——烹飪和縫補之類的事不是隻應該婦女去幹,勞動是不分男女的。
家產萬貫的洛克菲勒家族,為什麼如此苛責孩子呢?原因正像洛克菲勒所說的:“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節儉是一個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品質。
青少年要節儉和理財,這不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一個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者,而是在理財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我們進行錢文化的熏陶,對使用錢的行為進行規範,在“錢能生錢”的道理中學會儲蓄,在“掙錢不易”的教化中學會節儉,在“大手花錢”的反思中懂得理性消費。讓青少年從小學會正確對待金錢、運用金錢,學會價值判斷和提高道德尺度,對青少年以後積累人生財富是大有裨益的。
正確看待金錢,擁有人生價值觀
正確對待金錢這個問題,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金錢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此外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一代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與金錢打交道。因此,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可以避免他們陷入拜金主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賀菲在某中學讀書,家境富裕,父母對她甚是疼愛,除隔三岔五為她買名牌衣服外,每月至少還要給她五六百元零花錢。她的零花錢是這樣開銷的:打電話或發短信跟朋友聊天,參加電台短信互動節目,月支出近200元話費;買書籍和CD等,月支出200多元;周末和同學打網球什麼的,至少花費100元;偶爾宴請同學“搓一頓”,百八十元等如此下來,不時還得到爺爺外公那裏去要點。
時下高消費的青少年又何止賀菲一個。現代商家誘人的折扣,讓青少年們應接不暇。一身名牌和胸前掛手機的學生們,他們擁有價格不菲的文具,新款的MP4,所以的高科技與現代化相結合,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還有意思的現象,這些學生當中,大部分人的成績都沒有他們的衣服與手機漂亮。校園內外有青少年打著手機,有的發著短信,紛紛邀約朋友小聚。隨便打聽一下手機費用情況,高的每月150多元,少的也不下五六十元。這樣的現象真讓人不禁歎息。
那些沒有想過父母此時在家裏做什麼呢?沒錢就向父母伸手,從不考慮父母的艱難和賺錢的艱辛,自食其力意識更無從談起。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父母的希望,如果你的生活開支都不懂得節製,又有什麼將來的成功而言呢?
現代的社會,對孩子節儉和理財的教育刻不容緩。在美國:有錢人家同樣鼓勵孩子自己掙錢支付保險費用或是部分學習費用等。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是依靠自己掙錢去讀書。孩子自己也認為長這麼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盡量做到經濟上獨立自強,獨立麵對生活裏的很多困難。
第二節 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尊重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人要想對自己的尊嚴有所覺悟,就必需謙虛。的確,人性是尊嚴的,但這樣說還是不甚明確的,也是不完整的。說人是尊嚴的,這隻限於沒有私心的、利他的、富於憐憫的、有感情的、肯為其他生物和宇宙獻身的這種情況。”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鏡子裏的人也在笑;你哭,鏡子裏人也在哭;你皺眉,鏡子裏的人也在皺眉……所以,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一個不尊重他人的人,是絕對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的。
尊重他人不僅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維護他人的尊嚴。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來說,你們才是這種愛心與品質的傳承者。
請學會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線,是人生的一個亮點,自尊無價。然而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門學問,是人生的一片風景,尊人優雅。尊重他人是每一個青少年應該具備的思想道德之一。
每天早上坐地鐵上班走出地鐵口時,總能看到一張熟悉的麵龐——賣報人。每次小莉經過這裏都要買一份當天的報紙,當她把買報的錢交給賣報人的時候,賣報人同時也將報紙交給他小莉,並對她說了聲:“謝謝!”小莉便抬頭望了賣報人一眼,對他說了句“客氣什麼”,然後便匆匆去上班。走在路上的小莉思索了很久,那個賣報的人,看起來也有五十多歲了,想必他的家境不是很好,要是好的話又怎麼可能在這樣寒冷的早晨在街頭賣報呢?小莉猜想,他出來賣報肯定是家庭所迫,要麼是為了正在讀書的孩子,要麼是……盡管沒有他的確切消息,但他還是引起了小莉的注意,是什麼原因能讓一個平時隻忙碌於工作、家人、朋友的人去關心起這位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人呢?源頭就是那句“謝謝”。
日常生活中,現在的青少年們像這樣講“謝謝”的人很多,不過我們在對待他們時是否以誠相待呢?我們是否回禮說了聲“不客氣”了呢?有的青少年認為,他們對自己講的“謝謝”就是理所當然的,就像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是天經地義的。在不知不覺中,有一部分的青少年朋友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禮貌,長此以往又怎麼能將更多地關懷賦予更多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都應建立在真誠與尊重的基礎上。人惟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
青少年朋友在與他人溝通時,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否則,受損失的一定是你自己。俗話說:得人一尺,敬人一丈。意思就是說隻有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加倍的尊重你。如果你想處處得到別人的尊重,那麼,你就先從學會尊重別人開始。生活中,時刻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生命將充滿愛,充滿和諧,充滿歡聲笑語。
平等與他人溝通,乃是尊重之本
有一個小男孩叫小飛,他年幼時天真可愛、聰穎早慧,長得像楊柳青年畫上那個騎著鯉魚的胖孩子。不幸的是在他3歲那年,因一場車禍使他的左腿殘廢了。每當小飛一瘸一拐的進入校園時,迎接他的卻是嘲笑和捉弄。童年裏伴隨他的隻有孤獨和憂傷。小飛眼裏常常流著淚,心裏有一股強烈的欲望:“隻要誰看得起我,對我好,讓我幹什麼都行!”15歲那年,小飛因為治療而失學在家,這時,孤獨和寂寞又無情地將他包圍,這對於渴望得到尊重的他,簡直另人想要發瘋。就在這個時候,鄰居俊俊給他帶來了“友情和溫暖”。從此,他在友誼的嗬護中長大,也讓他知道了:這個世界還是有愛、有溫暖存在的。也學會了用一顆熾熱的真心去對待別人,尊重別人,由於他的真誠和友善贏得同齡人尊重和認可。
在美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他常常在課餘時間幫一家中型西餐廳洗碟子。廚房的管理員是一位典型的美國人,他很慷慨大方,但是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愛嘮叨。他經常在留學生工作時,自己站在旁邊“演講”:“你太幸運了,美國政府批準你來我們這裏讀書,我又給你一份工作和食物,現在你連吃飯錢都省了……”這位留學生始終保持著沉默。有一次,這位管理員又重複說這些話時,留學生站起身指著那管理員說:“再說下去,我就一拳打扁你的鼻子”。從此以後,那位管理員再也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因為他明白了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更加知道了尊重是相互的,隻有自己尊重了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以上兩個故事都明確說明了尊重賦予生命的意義:隻有真正學會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終才不會使自己受到損失。因為尊重別人最後的受益者會是自己,它會為你贏得很多寶貴的東西,如友情、愛情、機會等等。有位名人曾說:對一個有優秀才能的人來說,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真正的品質。要真正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須要平等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國際心理學權威專家研究表明,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愛心和受尊敬的渴望,交友和被人尊重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強、自立,成為這個激烈競爭中真正的一分子,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惠特曼說:“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現代的青少年朋友,如果你能以一顆愛心、姿態與父母、朋友、老師真誠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了尊重,而從心眼裏讚美你;與之相反,如果你自覺得高人一等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地傷害而拒絕再與你交往。要知道,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尊重。
21世紀的青少年朋友們,知道嗎?學會尊重他人不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自身的能力和美德,它的基礎就是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麵子並維護別人的自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如果你想要別人尊重你,首先就得尊重別人。如今的社會,是一個提倡文明的社會,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是絕對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生活需要用真心去對待,也需要我們用真誠的心去尊重。
第三節 忍耐——自強的另一種境界
忍耐是青少年的一劑良藥,它能使自己鎮靜,醞釀成功。常言說:“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忍耐的過程是辛酸苦澀的,忍耐的結果往往是美好的”。學會忍耐,受益一生。古人雲:忍一時,強一世。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常說,凡成大事者都有超凡的忍耐力。勾踐臥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孫臏裝瘋賣傻,這樣的忍耐力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青少年能夠學會忍耐更是顯得難能可貴,忍耐力是一種看似靜態的無形的,實質上卻能掀起軒然大波的力量,它往往讓人防不勝防。青少年可能會由於涉世未深而不懂得忍耐的真正內涵,其實忍耐不是終點,它隻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達到目的,懂得忍耐的人不是優柔寡斷,相反是一個理性、有頭腦的人。
忍耐是製勝的法寶
做人能堅忍者必成大事。堅忍是一種明退暗進,更是一種蓄勢待發。青少年今天的堅忍是為了明天更大的成功。忍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忍”字就是“心”上麵加上一把“刀”。我國有句古話,叫“忍得一時之氣,可消百日之憂”,又有句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講的都是忍耐和忍辱的道理。忍辱貌似屈辱、怯懦,但與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而忍耐則是青少年走向成功的法寶。
忍耐對青少年來說是一種磨礪,是一種意誌力的體現,是人與環境、事物對抗的心理因素、物質因素的總和。兩軍對陣勇者勝,兩軍相持久者勝。忍耐的收獲便是柳暗花明。青少年今天的忍耐是為了明天的成功。
越王勾踐曾經臥薪嚐膽,自汙事敵,終於複國報仇就是一個最好注解。自古以來,“慷慨赴死易”而“從容地就義難”。有時,堅持活著比選擇死亡需要有更大的勇氣。“忍人所難忍,才能成別人所難成;忍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別人所不能成。”
青少年要忍而有度,人不可以有傲氣,但絕對不可以沒有傲骨!忍小節,成大事。《墨子·揚朱》篇說:“要辦成大事的人,不會去計較小事”。孔子戒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弱必勝強。好鬥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這些事例告訴青少年,一個人在大事業之前若無法忍受小事,就失去了成就偉大理想的機會。
很多的青少年認為,忍耐是軟弱可欺。而實質上,忍耐是一種修養,忍耐是在經曆了暴風雨的洗禮後,自然培養的一種涵養,忍耐能夠磨練人的意誌,使人處事沉穩,麵臨厄運而泰然自若,麵對毀譽而不卑不亢。忍耐使人變得剛直不阿,淡泊名利。忍耐可使人以堅強的心誌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走過人生。假如失去了忍耐,就會造成可悲的結局,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地位和所有的文化水平不同,所以青少年要忍耐好學習生活給自己的壓力和困難,讓自己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堅穩,讓自己更強。
忍耐是自強人生的基石
對青少年來說忍耐是必須具備的品格。現在大家都知道俞敏洪是千萬富豪、億萬富翁,但又有幾個人知道俞敏洪這樣一類創業者是怎樣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呢?他們在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別人不能夠忍受的憋悶、屈辱、痛苦,有多少人願付出與他們一樣的代價,取得像他們一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