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我國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溫飽問題,沒有飯吃的現象已基本上不存在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決定了糧食安全問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中國頭等重要的大事。
遺憾的是,許多人對此缺乏深刻的認識,忽視糧食生產的現象在許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糧食價格猛然走高,其直接原因就是糧食供求日趨緊張。199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5.12億噸的曆史最高水平。之後,連續5年下降,到2003年已跌至4.31億噸;糧食人均年占有量從1996年的414公斤下降到2003年的333公斤。由於糧食產量銳減,造成這幾年我國每年有0.25億噸至0.35億噸的缺口,全靠挖庫存維持糧食供求平衡。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如果糧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會穩定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並且要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重視糧食安全,重視糧食生產。
我們不反對用世界的眼光、開放的思維來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但一個大國如果吃飯依賴國外,必將受製於人。糧食安全關係國家安全,隻有立足國內,基本實現供需平衡,才能保證我們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在耕地麵積難以增加的情況下,科技進步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根本動力。糧食產量銳減的一個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糧食播種麵積持續下降,我們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遏製各類建設用地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由的侵占行為,切實保證一定規模的糧食播種麵積。同時,要切實保護和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糧食安全關係到國家安全,因此,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不隻是農民的事情,也不隻是農業部門的事情,而是全體中國人都要關心、都要支持的大事。因此,我非常高興地為這本專門解讀我國糧食問題的專著《農道》作序。本書作者是一位長期從事農業科技報道的新聞記者,對我國的糧食問題有一定的研究。這本書比較全麵、係統地介紹了我國糧食生產的曆史及其現狀,分析了我國糧食發展的潛力與存在的困難,探討了我國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途徑與方法。這對於幫助人們了解我國的糧食問題,喚起全中國人對糧食安全的重視,都有重要的作用。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將有利於澄清在我國糧食問題上存在的模糊或片麵認識,有助於在我國形成人人關心糧食問題、時時重視糧食安全的良好氛圍。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袁隆平
200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