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界,有人逆寫,有人左手寫,不管什麼姿勢用什麼材料,最後要看的是字寫得怎麼樣。麵對文章說文章,當然不論作者是一般人或是領導幹部。當然,文章裏能讀出作者的情操,襟懷及身份地位的。李宗奇大局觀突出,結構大方,行文不拖泥帶水,這與他長期擔任領導幹部有一定關係。自從文壇有了張愛玲,小資情調的文章就很多,有了餘秋雨,文化散文也泛濫,殊不知張氏和餘氏之所以能開宗立派,根本的東西那是與生命相關的,是無法仿製的。語言也是這樣,語言和情操有關,與身體有關,不顧呼吸而硬要拉長句子或故意都是短句,就暴露了自己的做偽和虛張。目下又似乎流行一種敘述,要麼油腔滑調耍幽默,要麼極盡鋪設和華麗,但沒有細節,讀起來好像很激情,讀完了什麼也沒留下印象。李宗奇的文章或許很傳統,不才華橫溢,可沉著,溫暖,細節真實準確,給人一種柔軟鮮活。
在李宗奇的身上,我學到了幾點。一、對文學的敬畏和虔誠。我在年輕時可能也這樣,但在文壇呆得久了,文章寫得多了,激情在衰退,職業化大於宗教性。所以,每每看到他,我提醒自己,默念:書道惟寂寞,文章驚恐成。二、古人講遊名山讀奇書見偉人以養浩然之氣,李宗奇是從不放過任何學習吸納的機會,凡是聽說有什麼好書,他是千方百計去讀,凡是什麼文壇大人物來到西安,他是一定要拜見請教。而我在這方麵卻以性格和懶惰的原因,常有固步自封的毛病。三、再是他那麼忙還寫了那麼多,我卻總抱怨應酬多,卻還是去應酬,耗去了精力和時間。有李宗奇這樣的人在旁邊,他可以激活我身上漸漸失去的許多東西,這我是多麼感念他。現在,他結集出版他的第一本散文,囑我隨便說幾句,我不是批評家,隻能說說我的一些感受,賀他人過半百了還在文學上有這樣的成就,也祝他在以後的歲月裏更有新作問世。 20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