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講,說實話,可能這次不抓住機會學習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不可能說過兩年語言沒過,我再來兩年學習語言,那是不可能的。對我來講時間很緊張的,就是這一年你過了就過了,你過不了也就過不了了。換句話說,我知道對自己的期許是什麼。
哈佛也有很多年輕人,有一些不怎麼用功的。我可以感覺到他們不努力,但我相信四五年之後他語言是沒有問題的。他們有時間,他們可以來浪費他們的時間,他們有青春。但是我是沒有的,我必須努力抓緊時間學習。我在哈佛的學習,已經延長一年了。為什麼延長一年?因為我覺得這一年,沒有學到想象中想要學的東西。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很緊張地在過語言關。語言關過了之後,我才能真正自如地去交流,要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地去學,所以延長一年。延長一年學習之後,等離開哈佛的時候我已經63歲了。這時我才能去倫敦,然後我再去計劃的耶路撒冷,再去伊斯坦布爾。和很多青年人和中年人那種求學的狀態,這種緊迫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哈佛的學習很緊張,但我不覺得是吃苦,相反我覺得很享受。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
浮躁心態是現在普遍的一種存在,大家恨不得今天讀一本書明天就能馬上見效,上午一句什麼警句下午一說出去就可以得到大家的賞識。太浮躁,這是我想說的,我們的年輕人現在都太急於求成了。當然我得首先批判自己,我也有急躁的時候。
第二個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就是人的一生對未來你是不大清楚的。我做了很多事情,但下一步做什麼呢?我不清楚。你覺得對自己不滿意,覺得委屈自己,覺得你想幹一番事業,這個是明確的,但其他你想做什麼一切都不明確。
當然原來在主流體製中,我曾經也想當官。我想說的是即使我做的是我很不願意做的,隻要我在做,就把它做好。剛當兵的時候我想當職業軍人,很快發現絕對服從組織命令的那一套我不大適應,要追求自由追求一種理想,天馬行空的怎麼去當指揮軍官,但我當時是非常好的士兵。複員之後當工人,那時候我是汽車兵,汽車兵很好找工作,可以開小車開卡車開公共汽車,自己選擇。我都沒有選擇,我選擇掄大錘,不是我願意幹,因為給我的選擇是開車還是掄大錘,因為我不願意一輩子做司機,我選擇掄大錘,在工人裏我掄的最好,所以我們工廠裏就一個工農兵學員名額,那老師傅推薦的就是我,推薦的學校我不喜歡,專業我也不喜歡。但是那三年時間我沒有浪費,我非常認真地學經濟學,認真地學英語。當然還有專業的事情,之後到外貿,這之前做的自己都不滿意,所以才到了深圳。但是我做哪個都是非常認真負責的,到了深圳之後才無意當中發現,我就隻身闖,前麵那些都是雞肋。
可能你現在不如意,你不妨降低身段,從可能你不願意做的做起把它做好,再一步步做好,這個機會一定會對你開放的。反而急於求成、急於進大公司,要馬上表現、馬上要個身份,包括你說大學一畢業兩年的時候,都想著當Facebook的創始人,這當然不行。
我想說兩點,一個是不能浮躁,當然我也有浮躁的時候,我也沉不住氣,到現在才發現,沉靜是要時間積累的。第二個是當你做了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妨降低身份,因為我32歲到深圳創業之前在省經貿部混得不錯的,不足被處理下來的。那我到深圳開始是和農民工一塊兒搬麻袋的,而且扛得很歡實。人家貨源主任因為這樣才賞識我,他說第一眼看你怎麼一個城市人的打扮,幹體力活幹得這麼歡實,看你不像是被懲罰的,不像是犯錯誤的。我那時候已經是33歲了。
對,不要浮躁。降低身份做好自己,把事情做好。其實這一點是非常難做到的,說起來非常容易。永遠是和自己作鬥爭的一個過程。我也經曆過始終在和自己作鬥爭的這樣一個過程,隻不過現在鬥爭容易一些就是了。
魚多多 摘自《成功是和自己的較量:王石哈佛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