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你的限購或空空蕩蕩
編者的話
越來越多的鬆動跡象表明,維持了3年左右的全國性房產限購政策,仿佛驚濤拍岸過後的一地殘沫,意興闌珊地退潮而去。
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8月4日,全國47個限購城市中,已有17個城市官方發文確認取消限購,包括呼和浩特、濟南、蘇州、南寧、海口、西安、無錫、石家莊等。另有12個城市仍在堅守限購,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台州等。其他限購城市雖然沒有官方的口徑,但在實際執行中,已悄然放開限購。
盡管來自官產學研諸多領域為限購做的背書不絕如縷,但市場主流的判斷仍然是,作為最強力幹預市場的做法,限購並未在趨勢性上對中國的房價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換言之,如果沒有限購政策,3年前不斷瘋漲的房價也行將到頂而麵臨一輪劇烈的下跌周期。原因何在?因為嚴重脫離基本麵的支持,作為資本品屬性越來越強的房地產市場,同樣必須遵循資本品市場長期運行的規律。再特殊的市場,也終究是由買賣雙方組成的市場,而且房地產還是一個非壟斷性、很大程度上完全市場競爭(當然還存在大量灰色空間)的行業,市場力量遠較政府幹預能力強得太多。明證之一就是,放開限購的城市並未馬上迎來市場調頭向上的轉折,即便有的城市180度轉彎般地提出給予首套房貼息3%的財政支持。
終究還是要尊重市場內在運行的規律。
不要忘了,管理大師德魯克將人口的變化納入創新的7個來源之一。我們不妨看看房地產市場的人口結構變化。最典型剛需的70後已步入中年,該有的早就有了,沒跟上節奏的也普遍在調整心態;一度最糾結的80後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而立之年,“丈母娘效應”在大齡剩女越來越多的當下,似乎也沒那麼較真兒了;正在步入婚齡的90後,通過前段時間網絡紅人馬佳佳在萬科發出的“90後不買房”的驚人論斷來警示各方,90後的房產需求一定與80後、70後有著明顯的不同。
仍然從人口結構角度來看,剛剛過去的中國房地產黃金10年,是建構在中國第二波嬰兒潮進入成家立業的年齡段(25~40歲)之上的,其總人口數量近2.6億。逐漸進入買房主力的90後總體數量遠遜於之前的10年。而如果京津冀一體化真的能夠有實質性動作的話,疏散出更多教育、醫療等非首都核心功能與資源的北京,也將逆轉一直以來的人口淨流入狀態。從經濟學常識來看,人口流出與房價上行是不可能長期共存的現象。
從積極的角度看,限購唯一的正麵價值在於給了市場調整幅度更平滑的空間。如今市場已經出現了基於真實供求關係變化的全麵調整了,此時再極力維持早已“勢不能穿魯縞”的限購,無非是不願在市場麵前承認栽了麵子而已,不如順水推舟,由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