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當今形勢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新建設
(一)建立人才篩選機製,創立新人才培養模式
政府可以利用其職能出台相關政策,建立人才篩選機製,學校作為執行者,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合適的人學習合適的技能,培養應用型人才,這樣不但滿足了社會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才過剩和人才失業等問題。同時,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可以聘請優秀的、具備紮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現場指導;實行外校人才對接製度,增強校與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建立專業的實踐基地或與影視公司進行實習生交流活動,這樣,在增加學生將實踐課堂與理論課堂的結合的同時,也增加了實踐經驗的積累。
(二)進行高校教學改革,打造理論實踐結合課堂
高校應進行課堂製度等改革,摒棄傳統的純理論教學模式,適當調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學習時間。實行合理的師生間關係考核製度,以改善師生間關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團隊意識和較強的溝通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藝術靈感,一個優秀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應對文字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較強的分析力。
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良好結合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等的培養,並且實踐課程教學可以鍛煉他們的現場表現力,這不僅有利於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有助於日後工作的順利開展,使每一個走出校門後的學生都能經營好自己的一份事業。
(三)推廣案例式教學,注重學生思維培養
案例式教學模式首次由哈佛大學商學院提出,主要通過經典案例對已有理論進行解釋說明,起到促進學生理解的作用。對於偏向理論知識的專業來說,案例式教學是可行的,它倡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負責幫助學生,以一個監督員和指導員的角色出現在課堂。比如老師可以利用電影或電視視頻對教學內容進行解說、可以在分析某部代表性作品的同時,聯係其時代背景、學術氛圍等,加深學生認識,帶動學生興趣。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案例式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變了學生的認識,包括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深化了“編導”這一概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21世紀社會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偏向於應用型人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作為一門年輕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方式還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與創新,隻有不斷地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早日實現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馮一剛.如何培養廣播電視編導應用型人才[J].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12,(11).
[2]劉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念(理論與實踐),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