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勞動力遷移的利弊研究(2 / 2)

從微觀上, 農村勞動力流動, 促進了個人與企業的發展。對勞動者個人而言,遷移可以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個人收入,豐富人生閱曆,有助於改善生活質量,為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對企業而言,一方麵解決了部分結構性失業問題,主要是建築、環衛、煤炭等行業;另一方麵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使本企業具有低成本優勢,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問題

(1)從流出地角度來講, 勞動力遷移造成年輕人外出,留下老人和兒童守護家園,使得我國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問題成為目前的一大難題。

(2)從流入地角度來講, 一方麵給城市住房、交通、水電供應增加了壓力。另一方麵使得城市的剩餘勞動力增加了低成本的競爭對手, 雖然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就業,但同時給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轉移帶來困難, 不利於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

(3)從整個社會來講, 勞動力的流動增大了管理難度, 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治安,擾亂社會秩序,使中國犯罪率急劇上升。

四、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勞動力流動在促進經濟發展、合理配置資源、縮小城鄉差距方麵產生了一定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更好地實現中國夢,有必要對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加以研究,對此,筆者的建議如下:

(一)對國家而言

建立一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增強信息透明度和資源共享,避免因為盲目流動而產生的不必要成本。盡力做到城鄉平等對待,取消各種限製和競爭,鼓勵就業競爭,促進市場活力,提高整體效率。

改善戶籍製度,促進人口的合理流動,適當減少一些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壁壘,使得留守兒童的數目減少,保障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加快城市化進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中小企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努力解決好我國的失業率問題,為我國的安定環境創造良好條件。同時要發展中小城鎮,增加就業,縮小地域差異,逐步消除貧富差距。

(二)對個人而言

要注重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在流動過程中的優勢。教育在提升個人素質方麵的作用不容忽視,必須重視教育的作用,要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筆者認為,勞動力是否流動是收益與成本之間衡量的結果。勞動力在流動的過程中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問題,我們應該避免這些問題,共同努力,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戚晶晶,許琪.農村勞動力跨省流動與流入省吸引力的分析 [J].人口與經濟,2013.

[2]劉倩.農村勞動力遷移的人力資本積聚效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3]黃斌,徐彩群,高蒙蒙.教育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還是本地就業[J].農業技術經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