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企業財務管理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
財會探索
作者:王紅霞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要健康發展,必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首先要認識到會計信息為什麼會失真,隻有找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不僅對一個企業經營者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對經濟的管理也要依靠會計信息。會計從業人員應該時刻明確自己的義務與責任,學習職業道德規範,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隻有這樣,才能把會計信息正確運用在企業中,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會計信息 信息失真 原因 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企業經濟信息透明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已經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工作質量的核心要求,是實現會計職能保證會計信息是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的財務經濟信息。如何正確評出價會計工作的工作質量以及可靠程度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會計信息是否真實。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判斷的客觀性失去了意義。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在困擾著各方麵的信息使用者,並且失真程度之深、範圍廣大、危害之大,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成為了擺在我們麵前不得不正視和解決的一個嚴肅性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反映經濟活動,給投資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它可以分為主觀人為的會計信息失真和客觀因素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客觀會計信息失真是指由物價指數變動、幣值變動,會計原則之間不協調導致主觀方法介入等客觀因素導致的會計失真。由於會計人員水平因素無意識的失誤造成的,我們也把它歸類於客觀的會計信息失真,它是無法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國家來講,會計信息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失真使得有關核算資料發生扭曲,使國家宏觀調控失去了可靠決策基礎,政策製定失誤,幹擾市場經濟的發展,資源配置低劣化,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造成大範圍的國家利益受損。
對企業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的依據,會計信息失真,會對企業造成誤導,使企業決策失誤。同時由於企業對外提供的信息失真,給投資者、債權人帶來重大損失,也導致他們對企業失去信任而拒絕與企業再次合作,從而使企業失去市場機會,經濟資源浪費,企業利益受損,而且影響國家對企業的稅收和宏觀管理決策。對會計行業和社會大環境,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削弱了會計基礎工作,影響了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運行和會計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幹擾了社會經濟秩序,對各單位的經濟管理和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產生了極為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而找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相應措施,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並且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根源。歸納起來,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政績和利益驅動
對企業來說,我國的國有和集體企業的領導者、經營者,行政事業單位的“一把手”,均來自政府的委派和任命,政府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和考核,是以簽訂“目標責任書”的形式進行,甚至為了確保國家宏觀利益的實現,采取了相應的一係列激勵方法,如行政手段激勵(職位晉升),保障機製激勵等。而政府對經營者在對經濟活動的管理中做出成績的考核驗收主要以利潤、產值、形象工程來衡量,取得了“政績”,就有可能被提升,從而為個人帶來提拔晉升,得到更多的貨幣收入和非貨幣收入。一些企業經營者和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為追求個人和企業、單位不正當的政治經濟利益,特別是在經營狀況不理想的情況下,為得到政績,就會產生粉飾會計信息的動機。從而指使和縱容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於是“數字出官,官出數字”、“財務造假”現象應運而生。而目前企業、單位會計人員的收入和任免是由企業經營者和單位領導決定的,如不按其意圖辦事,往往會被調離會計崗位或遭到其不公正待遇。因此,會計人員難以依法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