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構建校地合作長效機製,推進人才強區戰略,北方民族大學與紅寺堡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雙方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發和教育教學等方麵的戰略合作正式啟動,形成校地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合作共贏的格局。本書正是北方民族大學與紅寺堡區校地合作結晶“紅寺堡軟科學專項”的最終研究成果。課題於2011年正式立項,曆時一年時間,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經過不斷修改補充,幾易其稿,此書稿終於要付梓印刷了。

根據北方民族大學與紅寺堡區合作框架協議要求,針對紅寺堡區提出的招標項目,學校麵向全校公開征集項目,共申報項目20項,立項17項。在紅寺項立項的調研報告專項基礎上,由科研處及分管校領導策劃,由我校各相關學院教師、研究所科研人員進行各章節的撰寫,最終成稿。其中,第一章由楊保軍、景娥、王金雲、鄭慧珍撰寫,第二章由包晴撰寫,第三章由賈耀鋒、馬文虎、李先鋒撰寫,第四章由馬惠蘭、張玉霞、劉芳撰寫,第五章由高梅撰寫,第六章由李心淑撰寫,第七章由張曉鳳、高薏、曹慧、鍾禹撰寫,第八章由束錫紅撰寫,第九章由楊榮斌撰寫,第十章由劉自強撰寫,第十一章由韓秉智、王瑛、梅花、劉婷撰寫,第十二章由韓葉盛撰寫,第十三章由黃愛學撰寫,第十四章由王建偉、王豔、彭靖、丁海寧、李豔軍撰寫,第十五章由任現增撰寫,第十六章由張靜撰寫,第十七章由李東林、王建偉、李豔軍撰寫,第十八章由範建榮撰寫,第十九章由丁明俊撰寫,緒論及第二十章由成媛、張琳、劉慧撰寫。

這本書今天能夠出版,得益於許多人。首先感謝張京澤書記為本書作序,紅寺堡區的各級領導幹部和社區群眾也對課題組開展實地調研提供了許多支持和幫助,認真填寫我們的調研問卷,接受我們的訪問,沒有他們的關心和支持,我們這本書很難又快又好地做出來,在此我們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曆史和現實的原因,在紅寺堡區實行生態移民開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最終還是以極其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了這本書,隻是受各種複雜條件的限製,加之我們在理論水平和學術視野等方麵的局限性,有些觀點和看法尚顯不足,這都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如此,但我們還是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人們了解紅寺堡區生態移民的發展,為進一步推動紅寺堡區生態移民開發建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對於書中欠妥、錯誤之處,我們懇請廣大讀者和同行予以批評指正,以便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和充實。

北方民族大學科研處

201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