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急性腸梗阻診斷應用多層螺旋CT的臨床分析(1 / 2)

急性腸梗阻診斷應用多層螺旋CT的臨床分析

影像天地

作者:劉勳

【摘 要】目的:探究多層螺旋CT在急性腸梗阻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外科治療的急性腸梗阻患者89例,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從而探究其臨床檢查相關資料和應用效果。結果:89例急性腸梗阻患者中腸腫瘤病症患者34例,腸粘連病症患者19例,腹內外疝病症患者17例,腸套疊病症患者7例,腸扭轉病症患者4例,闌尾周圍膿腫病症患者4例,膽結石患者2例,腸係膜靜脈血栓病症2例,在CT掃描中顯示梗阻部位位於小腸的患者54例,另外35例患者表現為梗阻近端的腸腔擴張,同時有遠端腸腔的萎陷征象,在腸腔擴張部位可見有氣液平現象,另外梗阻部位有移行表現,部分靶征、漩渦征以及鳥嘴征等對診斷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結論:在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診斷中應用多層螺旋CT掃描能夠對患者的病症進行及時有效診斷,為其臨床治療提供有力證據,值得在臨床診斷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腸梗阻;多層螺旋CT;臨床分析;診斷

【中圖分類號】R65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597X(2015)21-0177-01

急性腸梗阻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病症,其臨床診斷和治療都非常重要。腸梗阻手術治療的患者比率較大,在確定伴有腸梗阻的同時還要對腸梗阻部位、病因以及嚴重程度進行檢查評估,另外觀察其是否有狹窄的可能性,在外科治療中非常重要[1]。在腹部影像檢查中應用較多的是X線檢查,但是其空間辨析度較低,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可需要性不高,還伴隨一定比率的患者X線檢查並不能確診,對梗阻的病因、病灶以及狹窄情況都沒有更為準確地顯示[2]。隨著CT檢查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普及,重建、增強掃描技術的不斷推廣應用很大程度避免了這些難題,同時螺旋CT檢查快捷、有效、無創傷等優勢均可解決很多X線檢查不能解決的難題[3]。本研究對一段時間內在我院治療的急性腸梗阻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臨床檢查應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對此做相關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消化外科治療的急性腸梗阻患者89例,患者是經過手術或者病理檢查確診。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在18~82歲,平均年齡為52.8歲。27例患者進行CT平掃檢查,62例患者進行增強CT掃描檢查。

1.2 方法

對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掃描,從而探究其臨床檢查分析相關資料。CT檢查儀器型號為PHILIPSBrilliance16層螺旋CT儀器,其準直寬度設定為16*1.5mm,管電壓設置為120kV,同時電流為140mAs,螺距為1.0,圖像厚度為5mm,患者檢查前肌肉注射山莨菪堿15mg,然後讓患者仰臥後進行膈頂至恥骨聯合部位連續掃描[3],結合患者病灶情況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在肘靜脈處注射碘佛醇100ml後在對比劑注射後的不同時間段進行掃描,從而得到相應的圖像,同時觀察腸壁增厚以及強化情況,另外對腸係膜血管以及周圍淋巴結進行檢查,對腸腔擴張所顯示的積液程度進行檢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