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肺結核複發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1 / 2)

肺結核複發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

論著

作者:李慧娟

【摘 要】肺結核作為全球三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其治療和預防一直受廣泛關注,尤其是肺結核的複發,因其容易出現耐藥結核而導致治療時間長、治愈率低,是引起醫療人員重視的難點。本文通過對近年來肺結核患者在臨床治愈後又複發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和概括,為預防肺結核的複發以及對肺結核患者的複治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肺結核;複發;危險因素;進展

【中圖分類號】R5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597X(2015)21-0001-01

在中國,肺結核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種傳染病之首,而結核病難以完全控製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初治肺結核患者治愈後的複發。目前國內外多種機構都對肺結核複發危險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對其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肺結核複發危險因素

1.1 治療依從性

早在2005年,治療依從性差作為肺結核複發最危險因素之一已經被認識到。治療依從性主要表現為初期治療時用藥的規律性。研究表明服藥的不規律性主要表現在男性和中老年人身上,調查顯示產生此結果的常見原因為男性承擔的家庭責任較重,一旦男性患者的症狀減輕,其很可能會自行停止用藥,由此治療不徹底而導致複發;而部分中老年人對治療本身有抵觸心理,由用藥產生的副作用很有可能使中老年人不能耐受藥品而中斷治療。此外,研究發現患者的文化水平、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心理認知等均對治療依從性產生影響。

對於初期用藥不規律的患者,其雖然完成了治療療程,但實際並未達到國際規定治愈標準,治療結束後殘留的結核杆菌很容易再次活躍繁殖,產生內源性複發。此外,初次服藥不規律可能誘導結核杆菌產生耐藥性,使肺結核複發後更難被治愈。而部分複發的患者會認為是藥物療效不好,其治療依從性不如初治患者,增加了治愈的難度。

1.2 糖尿病

國內外研究均發現,肺結核並糖尿病患者其肺結核複發的危險性遠高於無糖尿病患者,雖然糖尿病對肺結核的影響與機製尚未被發現與報道,但糖尿病作為肺結核複發的又一危險因素已被世界所公認。哈佛大學研究表明,糖尿病並肺結核人群發病的危險性是單純肺結核人群的1.2~7.8倍。印度學者研究發現,兩病並存的危險性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不同年齡段(31~35、36~40、41~45、46~50、>50歲)均與

1.3 流動人口

2010年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流動人口結核病患病管理難度大,這也是造成肺結核複發的主要危險因素。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1.流動人口具有流動性強的特點,肺結核易在流動人口中傳染(外源性傳染)且在患病後治療管理困難;2.流動人口大部分是外出打工者,普遍生活條件不好,長期高強度勞動力的投入和較差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差,在初期感染病菌後更容易惡化;3.就我國現階段的醫療狀況而言,我國對流動人口的醫療保障力度不夠,造成很多已感染肺結核的流動人員輕易放棄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和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