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寧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李建華
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建設開放寧夏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寧夏發展的關鍵抉擇。建設開放寧夏,就是要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建設開放寧夏,核心是解放思想,突破口是打造“兩優”投資發展環境,主要載體是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辦好中阿博覽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使寧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開放理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東部沿海地區在改革開放中走在了全國前列,發揮了引領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向西開放戰略,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新一輪改革針對西部地區提出了許多新的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務院批準寧夏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等,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些重大機遇,把深化改革作為關係寧夏發展的重要任務,思想更解放一些、開放程度更高一些、膽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緊跟改革的步伐。解放思想的核心是樹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理念。客觀地講,現在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幹預過多,行政審批已成為政府管理經濟的主要手段,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沒有真正調動起來。要樹立強烈的市場意識,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按市場規律辦事,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影響發展的體製機製弊端,下決心把該由市場發揮作用的交給市場,該由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交給社會組織,用政府職能的轉變換取市場活力的倍增效應。對於市場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政府要主動補位,該管的堅決管、主動管、管到位、管出水平。解放思想的重點是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作用。除中央在寧企業外,全區大企業大集團少,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與市場融合度不夠,有些企業注重找市長、不注重找市場;有些企業長期依賴政府庇護,成了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雨,難以做大做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以規範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引導企業掌握市場經濟規律,把市場的規則用足用活,在市場競爭中強筋壯骨、抵禦風險。要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讓企業真正走向市場,政府隻加強監管,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不再幹預。目前,全區還有一些廳局直接管理企業,這些企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為自治區發展建設做出了貢獻,但有些企業已成為政府部門的附庸,依靠部門權力壟斷而生存,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和經營管理活力,既不利於市場競爭,也容易產生腐敗,群眾的意見也很大,必須按照政企分開的要求進行剝離。要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激發企業的活力,加快農墾集團等國有企業改革,鼓勵非國有資本積極參與國有資本投資項目,積極發展混合所有製經濟,對於運營困難的國有企業鼓勵民營資本收購控股。要大力發展非公有製經濟,堅決清除對非公有製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以國家負麵清單為依據,製定自治區的準入條件,加快建設一批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使非公有製經濟真正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自主創新的生力軍。解放思想的關鍵是各級領導幹部要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現在我們有的幹部慣性思維嚴重,抱著條條框框、生搬硬套;有的滿足於自己和自己比,小富即安;有的習慣於“等靠要”,比如國家給了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這個牌子,一些同誌希望中央給予寧夏更多的優惠政策或特殊的照顧,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樹立先行先試的意識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摸著石頭過河,能改的先改起來,能幹的先幹起來,能用的辦法先用起來,大膽探索、大膽實踐、大膽突破。要跳出寧夏看寧夏,從全國乃至世界的角度看寧夏,敢於“走出去、請進來”,在開放中尋找差距,用問題倒逼改革;在開放中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尋求推動自治區改革發展的途徑和辦法。
(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營造開放環境
寧夏要發展,必須聚人氣、聚財氣。我們在“硬件”上與東部沒法比,隻有把我們的投資發展“軟環境”打造得在西部最優、比東部更優,才能形成投資發展的窪地、贏得發展的先機。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把投資發展環境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來抓。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這次全委會將審議通過自治區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不單單是機構的整合、人員的調整,更重要的是轉變職能、提高效率、搞好服務,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治理能力,把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進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權威性。要加快推進行政審批製度改革。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不能搞“數字遊戲”“壓縮餅幹”,要學習發達地區的好做法,進一步簡政放權,力爭到2014年底,全區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以上,平均辦結時限壓縮50%。實行“兩個清單”:行政審批事項負麵清單、政府權力清單。采取“一個模式”:審批服務“一門受理、多證聯辦”。堅持“三個一律”:凡負麵清單以外、市場機製能夠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直接麵向基層、麵向群眾,由基層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審批權限,自治區級權限內的企業核準項目一律實行備案製。要營造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的濃厚氛圍。各級政府要發揮引領作用,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優化發展環境也是發展生產力的意識,緊跟形勢,轉換角色,在優化投資發展環境上投入更大精力。要形成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的合力,各企事業單位及大專院校都要創新機製,增強發展活力;引導企業誠實守信,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既做良好投資發展環境的受益者,也做良好投資發展環境的建設者;引導廣大群眾從我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爭做優化投資發展環境的模範。投資發展環境怎麼樣,要請老百姓來評價,特別是請企業來評價。要以猛藥治沉屙,敢於動真格,對抱著“官”念不放、守著小團體和個人利益不動的人,我們要請他動動位置;對破壞和影響投資發展環境的,要加強監督、公開曝光,違法的要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