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正確看待金錢的重要性(2 / 2)

在現代社會,孤獨困擾著許多人,而朋友能夠克服孤獨。富有也會讓你交到更多朋友。你不必擔心別人怎麼看你,如果有人不喜歡你,那也沒關係,你完全有條件找到新朋友。錢可以使你參加旅遊和有興趣的娛樂活動,住你想住的地方,從而開辟結交新朋友的天地,在自己選擇的情境中結交朋友。錢允許你幫助那些不如你走運的人。

金錢與自信相輔相成。金錢,是衡量一個人在社會中取得成就大小的標準。富有的人更讓人放心,或者銀行有大筆存款,或者在保險櫃裏有熱門的股票,或者擁有機器、廠房、房地產……憑正當手段賺錢,的確能發揮人的潛能,增強人的自信心。作家毛姆曾經說過:“錢就好比人的第六感”,缺了它,你就不能更充分地利用其他五個感官。

金錢還能夠滿足我們貢獻社會的欲望。很難相信一個三餐都沒有著落的人會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而那些有錢的人,在自己享受生活的同時,還通過設立基金,讓其他人分享他的快樂。

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也設立了世界第一位的慈善基金,價值20億美元,可以使很多沒有錢的人繼續上大學。比爾通過智慧賺取金錢,又把它回饋給社會,這不是很高尚的行為嗎?

正是金錢的美好,美國作家愛默生才大聲地謳歌金錢,他指出如果不是金錢刺激了人類的創造能力,人類社會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

父母在讓孩子認識到錢的重要性的同時,應該讓孩子明白,金錢是為人服務的,它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最終目的。在家庭中,金錢的使用可以為家人帶來好處,使家人一同分享食物和愛;在社會中,金錢的流通可以為生產活動帶來便利,可以促進財富的生產以提供給整個社會。如果把金錢看成是唯一重要的,它就從我們那兒偷去了我們和他人以及社會的聯係,而正是這些聯係使生活充滿意義。這個理念必須告訴我們的孩子。

金錢固然很重要,但它並不是萬能的。金錢隻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實現願望和理想的有力工具,但並不是隻憑它就可以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有一篇流行的短文是這樣寫的:

金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金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金錢可以買到“飾物”,但買不到“青春”;金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金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到“虛名”,但買不到“實學”;金錢可以買到“榮耀”,但買不到“尊重”;金錢可以買到“權威”,但買不到“威望”;金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金錢可以買到“軀體”,但買不到“靈魂”;金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金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金錢可以買到“小人之心”,但買不到“君子之交”。

總之,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對金錢有一個恰當的正確的觀念,既要認識到它在人生中的必不可少和難以替代的重要性,也要認識到它不是萬能的,避免孩子形成拜金主義、惟利是圖的腐朽墮落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