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孩子正確的財富觀念
教育孩子把錢用在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上,要用以下三條標準來衡量:是否高效益地使用金錢、財物,合理消費,用所當用;是否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形成和建立良好的品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是否杜絕了奢侈浪費。此外,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意識也是家長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所小學裏,為了鍛煉孩子們,決定讓孩子們當一回小管家,讓孩子們去幫助學校購買一些體育用品,學校希望他們能夠買得又便宜又好。
其實,他們掌握的錢都是經過計算的,除去買物品需要的錢,隻要孩子們合理使用,坐車、喝水、吃飯都是綽綽有餘。
孩子們都覺得手中的錢好像很多,因為大部分孩子對金錢的概念不強,所以他們很揮霍:有一組的孩子商量著要多去幾個市場比較價格買便宜的籃球。但是就為了比較幾十塊的差價,他們竟然坐出租車來回兩個市場,結果等確定好了買哪一家的商品後,他們發現剩下的錢在吃飯和坐公車中隻能選擇一樣了。
另一組的孩子被要求買50副乒乓球拍,他們也很有想法地認為批發市場更便宜,不過因為距離比較遙遠,到了市場已是中午,孩子們決定先吃飯。附近有茶餐廳,不過孩子們卻被美國牛排吸引了,一人叫了一份。買乒乓球拍子的時候預算不夠了,為了完成任務,隻好買了30副,還有孩子挺驚奇地說:“乒乓球拍怎麼那麼貴!”
幾乎沒有一組能夠完成任務回到學校,老師們驚歎:這些孩子真不會花錢!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幾十塊的差價還不夠補償他們的出租車費?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先為買東西留夠預算,再用剩下的錢去吃飯?這些孩子,為什麼就一點理財的常識都沒有呢?對金錢缺少概念,這應該是現在孩子的一個通病。
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並不僅僅是想要孩子學會經商或是掙錢,而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意識,具備基本的理財品質,這一點非常重要。專家指出,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是因為父母犯了錯誤:
首先,家長不讓孩子知道家裏的經濟情況。孩子隻知道沒有錢就可以向父母伸手,父母的錢是從何而來完全不知道。這方麵,相對貧困一點的家庭也許還好一點,因為他們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而一些富裕家庭,孩子似乎總是在金錢方麵被滿足,於是得到了一個概念,就是錢是很容易得到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都應該讓孩子知道,錢是父母工作掙來的,而且家裏的經濟條件處在怎麼樣的水平,哪些東西是可以享受的,哪些是不能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