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溫順型人的命運
溫順型性格的人往往表現出:順從、溫和、謙遜的常態,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溫順型人易通融。
溫順型性格的人是服務型和家庭中心型。他善於給領導服務,並贏得領導的信任。如果個人開業,也適於從事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工作。他通過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來實現自身的價值,並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種人善良隨和,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他人服務是他最大的樂趣。因此,他把為他人、為社會服務視為一生的最佳機遇。家庭團聚、安享天倫之樂是他另一價值取向,他不認為升官發財比家庭團聚更重要,因為精神上的富有比金錢上的富有和掌握權力更重要。
一、佐夫成事的馬皇後
佐夫成事的個性是什麼樣的一種個性?相夫教子、為夫分憂、貧賤不移、富貴不淫都可以說是佐夫成事的個性。這種個性的女人必是女中丈夫。馬皇後經曆了朱元璋出身卑賤、落難赴危、兵危勢弱、一統天下的全過程,並自始至終在堅定的支持、幫助著朱元璋,有如此賢妻,何愁事業不成?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賢慧的女人。這句話是有些道理的,明代開國皇後馬皇後就是這樣一位女性,她生就一種幫夫成事的個性。在整個中國古代曆史上,對皇帝的“幫助”最大的應該數朱元璋的夫人馬皇後。她不僅品行高尚,而且一生中做了許多好事,極其賢明,多次幫助朱元璋脫險。甚至可以說,若無馬氏的協助,朱元璋不僅成不了大明的開國天子,恐怕早就成了孤魂野鬼了。
朱元璋早年寄身寺廟,作了和尚,窮困潦倒。後見郭子興起兵反元,就投到郭子興的軍中。郭子興見朱元璋氣宇不凡,相貌出眾,對他十分看重。朱元璋作戰勇敢,智勇兼備,打了不少勝仗,郭子興就對他更加器重。馬氏就是這個時候嫁給朱元璋的。
馬氏不是郭子興的親生女兒,而是他收養的義女。但不管怎麼說,這時馬氏的身份、地位是比朱元璋高許多的。馬氏早就聽說朱元璋之名,朱元璋也知馬氏是郭子興的義女,二人相互傾慕,結婚後十分和睦。朱元璋做了郭子興的乘龍快婿,不久就被提升為鎮撫,再加上他戰功赫赫,大家都尊稱他為朱公子。郭子興見朱元璋威勢日重,倒還沒有多想,他的兩個兒子看了卻心懷嫉妒,再加上朱元璋同他們稱兄道弟,他倆更覺不滿。於是,這弟兄兩人密謀,想除掉朱元璋。俗語說,疏不間親。兄弟編造謊言,屢屢在郭子興麵前讒毀朱元璋。起初郭子興不聽,但說得多了,郭子興不免起疑,尤其是郭子興的性格不夠大度,偏懷苛刻,遇事不能明辨,易聽人言,所以,郭子興害怕朱元璋真的擅權自專,將來會危及自己。而這時朱元漳並不知道郭子興對他已起疑心,在軍事會議上還是率先發言,不免有頂撞郭子興的地方。郭子興大怒,找了個借口,把他關了起來。郭子興的兩個兒子聽說了,覺得害死朱元璋的時機已經到來,便偷偷囑咐膳夫,不要給朱元璋送飯,把他活活餓死。
朱元璋未能回家,馬氏便探知了此事。她偷偷地跑進廚房,拿了一塊剛剛下鍋的熱餅,準備送給朱元璋吃,誰知剛出門就撞見了義母,她怕被義母看破;連忙把熱餅塞進懷中,熱餅燙在皮膚上,疼痛難忍。馬氏一麵向義母請安,一麵眼睛瞅著別處,臉上也顯出很不自然的神情。義母見她神情有異,卻偏偏叫住她尋根問底,後來實在燙痛難忍,就伏地大哭,說明了原委。等取出餅來一看,皮膚都被燙爛了。義母了解到這一情況,連忙勸告郭子興,郭子興也覺得關禁朱元璋太過分,再加兩個兒子暗害於人更是情理不容,於是放出了朱元璋,對兩個兒子大加訓誡。朱元璋知道了馬氏揣餅爛胸的事以後,大為感動,尤其是馬氏以此打動義母,再由義母說動郭子興,救出了朱元璋的性命,還能使他恢複原職,朱元璋更覺得馬氏德足可敬,才足可佩。
郭子興做了滁陽王後,朱元璋帶領軍隊駐守滁陽,當時,忌恨朱元璋的人散布謠言,說朱元璋手握重兵,為了保全實力,不肯出戰,就是出戰,也不盡力。郭子興性情耿直暴躁,信以為真,把朱元璋的得力戰將都調到自己的部隊,削弱了朱元璋的兵權,對朱元璋也冷淡起來,遇到戰事,也不和朱元璋商議,致使二人互相猜忌。
有一天,一隊賊兵來到滁陽城邊,郭子興得知報告,立即把朱元璋召來,命令他把賊兵消滅掉。朱元璋接受命令剛要離去,郭子興又命令自己手下的一員將領與朱元璋一起出戰。朱元璋見郭子興這樣安排,知道郭子興對自己懷有戒心,也不計較。二人並馬出城,戰鬥剛剛開始,該將就被箭射中身體,調轉馬頭,奪路向城中逃去,將朱元璋的陣勢也衝亂了。賊兵乘機殺來。幸虧朱元璋神勇,擋住了賊兵的衝殺。等到眾兵衝過來,朱元璋反守為攻,衝殺在最前麵,殺得賊兵四處亂竄,爭相逃命而去。
朱元璋勝利回城,向郭子興報功,但郭子興隻是冷淡地敷衍了幾句。朱元璋非常懊喪,回到自己家中,長籲短歎。朱元璋的妻子見了,就關切地問:“聽說夫君打了勝仗,我正為你高興,為什麼夫君卻悶悶不樂?難道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朱元璋說:“你怎會知道我的心事?”馬氏說:“莫非是我義父薄待了你?”朱元璋被妻子猜到心事,更加煩悶,說:“你知道了,又有什麼用呢?”馬氏說:“你可知道義父為什麼這樣對待你嗎?”朱元璋說:“以前怕我專權,已削了我兵權。現在懷疑我不肯盡力,我卻爭先殺敵,雖然打了勝仗,你義父仍然對我冷淡,我不知道什麼地方得罪了他,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好。”
馬氏想了一會兒,問:“你每次出征回來,有沒有給義父禮物?”朱元璋聽了一愣,說:“沒有。”馬氏說:“我知道其他將帥,回來時都有禮物獻給義父,夫君為什麼與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忿然說:“他們是擄掠來的,我出兵時秋毫未犯,哪裏會有禮物!就是有從敵人那裏奪來的財物,也應該分給部下,為什麼要獻給主帥?”馬氏說:“體恤民生,慰勞將士,理應如此。但義父不知道這些,見別人都有禮物,隻有夫君沒有任何表示,反而懷疑你私吞金帛,因此心中不高興,這才薄待了夫君。我有一個辦法,可以使你與我的義父盡釋前嫌。”朱元璋問:“你能有什麼辦法?”馬氏說:“我這裏還有一些積蓄,把它們獻給義母,請義母向義父說明情況,義父一定很高興,不會再難為於你。”朱元璋覺得十分過意不去,說:“就按你說的辦吧,隻是這樣做太委屈你了。”
第二天,馬氏將自己積蓄的貴重首飾等物品一一撿出,送給義母張氏,並且說是元璋孝敬義父、義母的一點兒心意。張氏滿心歡喜地告訴郭子興,郭子興神色怡然地說:“元璋這麼有孝心,以前倒是我錯疑了他。”自此以後,郭子興對朱元璋疑慮漸釋,遇到戰事,都和朱元璋商議。翁婿和好,滁陽城從此鞏固。
一方是自己的丈夫,一方是自己的義父,要想解除二人的隔隙,談何容易。個性機警周密的馬氏努力找到症結所在,積極想辦法消除誤會,讓義父高興,保住丈夫的前程。有此賢妻何愁事業不成?
郭子興的兩個兒子卻覺得朱元璋的權力太大,威望太高,十分嫉恨朱元璋,總想找個機會除掉他。不久,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邀請朱元璋出去飲酒,馬氏囑咐朱元璋說:“這兩個人幾次三番想害你,這次一定沒安好心,你一定不要喝他的酒。”經馬氏提醒,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計策。等他和郭氏兄弟一起走到半路,朱元璋忽然從馬上一躍而下,對天哺哺而語,若有所見,過了一會,翻身上馬,馳騁返回。郭氏兄弟在後麵追喊,朱元璋回喊說:“我不負你,你何故設計害我,如今天神告訴我,說你們二人在酒中下毒,天神下令讓我回去!”郭氏兄弟聽了,直嚇得汗流浹背,私語道:“置毒酒中,我倆未對任何外人說過,他怎麼知道,難道真有天神助他?”從此,兩人再也不敢陷害朱元璋了,就是在郭子興的麵前,也不談及朱元璋的功過。
在這件事上,馬氏又立了大功,如果不是馬氏提醒,不知後果會怎樣,說不定朱元璋早就成了孤魂野鬼了,這樣的賢妻,何止是教導男兒不做壞事?
個性溫順謹慎多謀的馬氏在郭子興病死之後,越發顯示出了其睿智和寬厚,在朱元璋身邊起決定性作用。朱元璋每次出兵打仗,軍中的文書多交給馬氏辦理。史書記載,馬氏仁德慈善,有智計鑒斷之能,愛好文史,朱元璋每次出戰,文書之類均交馬氏管理,即使在緊張倉促之中,馬氏也從未丟棄過。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兵從和陽渡江攻打太平,和陽空虛,馬氏料定元兵必來劫掠義軍的家屬,未經請示,就率領義軍家屬渡過長江。果不出所料,馬氏的隊伍剛過完,元軍就向和陽進攻。
一個人越是在困境,越需要支持幫助,馬氏深知朱元璋的難處,所以義無反顧,堅定地支持著自己的夫婿。朱元璋同陳友諒會戰於南京。當時,陳友諒的勢力比朱元璋強大得多,很多人都認為很難取勝,城中人心惶惶,竟有人挖地窯埋藏金銀。馬氏卻把自己的金帛拿出來鼓勵將士,激發士氣,結果,朱元璋大勝,消滅了陳友諒建立的“大漢”政權。1367年,朱元璋又攻克了蘇州,俘虜了張士誠,於是,在掃平群雄之後,朱元璋於1368年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冊封馬氏為皇後。有付出就有回報,馬氏貴為國母,受之無愧,不知那些性格寡情薄義之人讀到此處有何感想?
馬皇後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曆盡艱險,不僅常常參預軍事,在空閑時間,還帶領婦女趕製軍衣,可謂竭心盡智,勞苦功高,應算得上“開國皇後”。作為一個女人,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但最為難得的,是她在建國以後的表現。在她被立為皇後以後,朱元璋曾深情地對她說:“朕起自布衣,登得帝位,外靠功臣,內恃賢後,為朕司書,為朕隨軍,為朕親緝甲士衣鞋,種種勞苦,不勝枚舉。古稱家有良婦,猶國有良相,今得賢惠如後,朕益信古語不虛。”馬氏卻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君臣同艱難。”馬皇後的話,可謂語重心長而又適得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