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時間的行為也有輕重程度之分。你可以將事情拖延到一定時候,然後趕在最後期限之前完成。這是一種常見的自欺欺人的行為。既然你是在最短的時間裏幹完工作的,那麼即使工作結果極糟,或者未能達到最佳水平,你都可以安慰自己說:“這是因為時間不夠。”其實,你的時間是很充裕的。你知道,別人比你忙、時間比你緊,可照樣能辦成事。你如果總是抱怨太忙(拖延時間的一種方式),那你就無暇做任何工作。
有這樣一位人,他可稱得上是拖延時間的能手。他總是在講自己製訂了多少多少計劃,要做多少多少工作。任何聽他講話的人隻要想象一下他所描述的緊張生活節奏,都會驚得目瞪口呆。然而,隻要稍做進一步的了解就不難發現,這個人並沒有做多少實際工作。他總是思索著各種各樣的計劃,但卻從未著手做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他每天晚上入睡前都會自我安慰一番,暗自保證第二天一定要完成一項工作。不然的話,他又怎能安然入睡呢?他或許知道自己第二天什麼也不會做的,不過隻要能起誓去做些事情,他便可以保持眼前的心情平靜。
語言未必能表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相比之下,行為倒更能切實地反映出你的本質。隻有你現時的行為才能表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愛默生曾經寫道:不要做任何表白。你的行為雄辯地說明了一切,其聲震耳欲聾,使得我聽不清你的任何辯解。今後,當你聲稱要做一件事、而又知道自己不會去做這件事的時候,不妨想想上麵這段話。這正是醫治拖病症的特效藥。
人們之所以拖延時間,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騙,另外三分之二的原因是逃避現實。你之所以堅持自己的這種拖延行為,是因為你從中得到了一些“好處”:
⊙通過拖延時間,你顯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頭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不想做。
⊙維持這種自我欺騙心理可能會使你心安理得,因為你無須承認自己不是一位實幹家。
⊙隻要能一再拖延時間,你可以永遠保持現狀,無須力求進取,也不必承擔任何隨之而來的風險。
⊙如果你厭倦生活,就可以抱怨說是其他人或事導致你情緒消沉。這樣,你可以擺脫任何責任,並且將一切歸咎於令人厭倦的那些事情。
⊙通過對別人評頭論足,你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你可以通過貶低別人的行動來抬高你的形象。這也是一種自我欺騙行為。
⊙期待事情出現轉機,同時認為客觀環境造成了你的精神不愉快——各種事情似乎都在與你作對。這樣,即使無所事事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做任何沒有把握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失敗,從而也無須證實你對自己所抱的懷疑。
⊙盼望出現美妙的奇跡,如聖誕老人給你送禮祝福,這樣可以重溫安穩的童年生活。
⊙由於不能從事自己所喜愛的活動,你既可以贏得別人的同情,也可以憐憫自己。
⊙如果一再拖延時間,最後又在極短的時間內趕完工作,那麼即使工作做得很差,甚至很不像樣,你也可以辯解說:“我時間不夠”。
⊙在你拖延某件事時,別人或許會幫你做這件事。這樣,拖延又成了你擺布別人的一種手段。
⊙通過拖延時間,你可能會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
⊙避免做工作,你就不會取得成功。這樣,你不會因取得成績而高興,不必在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在對自己拖延時間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你可以開始采取一些具體措施來清除這一自我挫敗性誤區。
14 駕馭“拖延”的惡魔
下麵是心理谘詢專家為拖延時間者開出的一係列處方,供你選用,相信會給你帶來奇異的效果,那麼,就從現在開始,不再拖延,趕緊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吧。
⊙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企業家可以因為沒能及時作出關鍵性的決定而遭到失敗。有時候,由於做妻子的懶得及時地洗碗鋪床,也會造成一樁婚姻的瓦解。延誤了看病的時間,會給人的生命帶來無可挽回的影響。拖拖拉拉這個壞習慣不是無傷大局的,它是個能使你的抱負落空、破壞你的幸福、甚至奪去你生命的惡棍。
⊙找出使你備感苦惱的、習慣拖延的一個具體方麵,然後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風對你生活某一個方麵的束縛,一種得到解脫和成功的感覺將會幫助你在其他方麵去戰勝它。
⊙為自己規定一個期限。但你不要暗地裏規定一個期限,這樣很容易被人忽視。要讓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並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不要避重就輕。避重就輕是人的天性,但到頭來隻會導致問題銖積寸累,難上加難。
⊙不要因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對采取行動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幹得也許不那麼完美無缺。
⊙讓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鍾,並努力切實地生活。先不要考慮各種長期的計劃,應爭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鍾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遲可以給你帶來愉快的那些活動。
⊙現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遲的事情,如寫封信,實施你的寫作計劃。在采取實際行動之後,你會發現,拖延時間真的毫無必要,因為你很可能會喜歡自己一再拖延的這項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你會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種顧慮。
⊙問問自己:“倘若我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麼呢?”結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積極地去做這件事。認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懼心理,你會懂得維持這種心理毫無道理。
⊙給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時間,如周一晚上10點至10點15分專門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會發現隻要在這15分鍾內專心致誌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許多拖延下來的事情。
⊙要珍愛自己,不要為將要做的事情憂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時間而憂慮,要知道,珍愛自己的人是不會在精神上這樣折磨自己的。
⊙認真審視你的現時,找出你目前回避的各種事情,並且從現在起逐步消除自己對真正生活的畏懼心理。拖延時間意味著現實生活中為將來的事情而憂慮。如果你把將來的事情轉變為現實,這種憂慮心理必然會消失。
⊙節食、戒煙、戒酒——從現在開始!你現在就可以放下這本書,馬上做一個俯臥撐,以此開始自己的鍛煉計劃。你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立即采取行動!妨礙你采取行動的完全是你自己,因為你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錯誤選擇。你看,這多少簡單——隻要去做就行了!
⊙以後當你覺得無聊的時候,積極利用自己的大腦。比如,在單調無聊的會議上主動提出一些問題扭轉沉悶氣氛,或者利用大腦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作首詩,要不就努力死記一大串數字,以增強自己的記憶力。下決心再不產生厭倦情緒。
⊙當別人對你評頭品足時,問問他:“你以為我現在需要別人評論嗎?”而當你意識到自己議論別人時,問問你身邊的人,他是否願意聽你的評論;如果他願意聽,可以再問問他為什麼。這樣做會有助於你從一個評論家轉變為實幹家。
⊙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設你今生今世還有6個月的時間,你還會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會的話,你最好盡快調節自己的生活,現在就去做你最緊迫、最需要做的事情。為什麼?因為相對而言,你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在時間的長河中,30年和6個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隻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因而在任何方麵拖延時間毫無道理。
⊙鼓起勇氣去幹一兩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個勇敢的行動可以消除各種恐懼心理。不要再強使自己“幹好”,因為“幹”本身才是關鍵所在。
⊙晚上睡覺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勞的感覺。不要以疲勞或疾病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會發現,當疲勞或疾病失去其意義時,也就是說當它們不能成為你推遲工作的理由時,導致拖延的因素會“奇跡般地”消失。
⊙不要再使用“希望”、“但願”、“或許”等詞,因為這些詞會促使你拖延時間。每當你發覺自己的話裏又出現這幾個詞時,就應該改變自己的話。例如,你應該:
將“我希望事情會得到解決”改為“我要努力解決這件事”;
將“但願我心情會好一些”改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將“或許問題不大”改為“我要保證沒有問題”。
⊙每天都記錄下你所發出的抱怨和議論。做這種記錄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方麵,你可以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評論行為,即你是怎樣評論的,評論了多少次,評論的是什麼人、什麼事;另一方麵,做這種記錄是件令人頭疼的事,這也會促使你平時不要再亂作評論和抱怨。
⊙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例如搬遷、夫妻生活或調換工作),你應該與這些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要敢於擺出自己的各種顧慮,這樣將有助於你認識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是出於主觀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幫助下,你們可以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久,你就會完成驅散因拖延時間而產生的憂慮。
⊙與家庭成員製訂一項協議,明確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場球,出去吃頓飯,看場戲,度假旅遊……。讓大家各執一份副本,並且規定違約時將受的懲罰。你會發現這種辦法很靈驗,而且你本人也可以從中受益。因為你往往也會從這些活動中得到樂趣。
你要是希望改變客觀世界,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實際工作。不要總是因拖延時間而憂心忡忡,並為此而陷入惰性,應該努力消除這一令人討厭的誤區,爭取投身於現實生活!做實幹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評論家。
15 趁年輕多遭遇苦難
被稱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從少年時代就度過很多人生的苦難。經曆這麼多次的磨煉,才能使他成為有能力的經營者,建立起今日的地位。
隻靠書本的敘述,不能真正了解的事還是很多,仍然必需使用自己的身體親自去體驗才行,否則人生還是有很多事是無法了解的。
由於體驗到“我能做到這個地步”才會有自信,才有可能去麵對下次的進步。每件事都是一樣,隻靠讀書,是很不容易擁有自信的。
因為活動自己的身體,所以才能了解生活的苦和樂。一旦突破過苦難的話,下次再遭受苦難時,就會無意識地把過去的苦難拿來和現在的苦難比較。認為:“什麼?這次的苦比起上次的苦難,還不算什麼呢?”就會很意外地突破這次的苦難。所以,年輕時應該多體會更大的苦難。這樣經曆過好幾次的苦難,就可以使人愈來愈成熟了。
老人的說教中,包含著很多對人生有用的東西,可是,如果隻是聽這些說教的話,對人生並沒有任何幫助,也無法踏上領悟之路。
當我們遭受到許多苦難時,就容易產生“我實在吃不消了”的意識而想逃避。而且,不敢麵對苦難勇敢地站起來,隻是想辦法要逃開。像這樣消極的態度,是決不可能產生任何好成果的。
16 向環境挑戰
你對你的職業如果充滿著工作欲,那麼開發才能是極容易的事了,但事實上這樣的工作是不容易找到的。如果你僅靠著既成的環境來開發才能當然是一件困難的事。
最好你自己向環境挑戰,把平凡的環境變成有刺激的環境。開發才能的人幾乎都以這樣的方法引起了工作欲,發展了他的才能。
環境如果不太有刺激性,起初便感到不太滿足,但一旦習慣了,逐漸地喪失氣力,走不出這一塊沼澤。這樣你的才能怎麼會發揮呢?
演變成這樣,當然環境也有關係,但自己也應該反省一下。要努力使它不要變成這樣,為此必須改善工作的方法。雖然本來的做法可以應付,但並不要反複使用這些方法,應該想出新的方法,卻研究實行。
這個方法如果失敗了,有時會被上級責罵或被同事嘲笑。許多人都考慮這一點,不想去幹些新的工作,所以能力才不會進步。其實隻有受責罵或失敗,才能由平凡的環境引起刺激,引起工作欲。
失敗就能把你能力上的缺點表明,引起對成功的意欲。成功的人都能反省自己的過去,而認為成功是一切失敗的連續。也就是敢實行各種新的試驗,從失敗中得到許多教訓,加強了他的能力。
愛迪生發明電燈泡時,為了燈泡裏的絲花費了很多工夫。他試驗過所有的材料,但每一種材料的燃燒時間都很短。這樣經過了一千餘次的失敗後,終於完成了這項發明。
如果你的生活平凡,也就是你把同樣的事反複地去做,既沒有發生任何事,同時又不發生大的過錯。如果你改變了想法,想在一切方麵,一步又一步地進步下去,那麼就不要有昨天的作法,必須不斷地進步。
如果你愛靜,不喜歡與別人打交道,那麼必須改變你的性格,努力與他人不斷地來往。為此也許你必須閱讀“如何社交”之類的書,或請教老前輩處世交友的方法。
如果你在會議席上很少發言,那麼從此以後,你必須在會議上盡量發言。為了多發言,必須研究會議上的各種問題,對於工作問題更要加以注意。
你如果這樣對新的工作挑戰,那麼你平靜的環境,必然會充滿活力。環境是否有刺激,乃是你對環境的印象如何,依照你的決心,環境就會引起你對於工作的意欲。
17 遭遇拒絕不動心
哲學家戴奧真尼斯為獲得精神上的充實,放棄物質享受,自願過著貧無立錐的生活。這和今天人們一致追求富裕生活的態度,有180度的差別,但是追求的精神,卻完全相同。追求幸福的我們,仍可以從戴奧真尼斯的故事中,學到許多智慧和啟示。
希臘哲學犬儒派的始祖安提希尼斯,是個很有哲學涵養的思想家,戴奧真尼斯希望能投入他的門下,但安提希尼斯一向不收門徒,因此加以拒絕。戴奧真尼斯卻非常真誠,不作他的弟子誓不罷休,結果,這位犬儒學派始祖拿起拐杖照頭打去,戴奧真尼斯說:“請您教訓我吧!你的拐杖也許打得倒我的身體,但是打不倒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