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1)(1 / 3)

千字文

陳玉剛注解

前言

我國傳統文化啟蒙教育讀物,最普及的當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這四部書在民間簡稱“三百千千”,是舊時兒童上學必讀之書。

《三字經》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編撰的,明、清學者又陸續補充。辛亥革命後,章炳麟於1928年又把此書重訂。他在《重訂三字經題辭》中對這部書給予很高評價:“先舉方事類,次及經史諸子,觀其分別部居不相雜廁。雖字有重複,辭無藻采,其啟人知識過之。”可見此書一問世就受到曆代學者的重視。這部書不僅

在我國廣泛流傳,在國外也深受歡迎,已被譯成多國文字,在亞、歐等國發行。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此書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推廣。

《百家姓》,編撰者不可考。此書約成於宋代,書中把宋朝的國姓趙列為首姓。這部書的實用價值很高。書中雖無文理,隻是單字排列,但把眾多姓氏輯為四言韻文,既便誦讀,也容易記憶,故而在民間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必讀之書,為雅俗所共賞。

《千字文》,南朝梁代周興嗣所撰。周興嗣曾任員外散騎侍郎,是一位文學侍從之臣。他博學多才,文思敏捷。據《南文·周興嗣傳》己載:“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人,博學善屬文,武帝嘉之。”據

《太平廣記》所記:《千字文》的編纂過程是,梁武帝讓人拓取王羲之的墨跡一千個雜亂無序的不同單字,命周興嗣編撰成四言韻文,還要求有文理。周興嗣隻用了一夜工夫就編綴成書。但是,由於用腦過度,一夜之間頭發全白了。《千字文》內容豐富,涉及到天文、地理、曆史、文化、道德、倫理等各個方麵,被稱為才子奇書。

《千家詩》,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劉克莊編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劉克莊,號後村居士,故此書也稱《後村千家詩》。但是現在流行的《千家詩》是後來編的,即《新鐫五言千家詩》和《重訂千家詩》,分別由王相和謝材得所編選。此書原來隻收唐宋詩人作品,共有二百二

十四首,其後有人把兩首明詩編入,成為今天傳世的版本。這部書編輯目的明確,是給初學詩的人閱讀。因此所收錄的隻是五、七言絕句和律詩,多是臉炙人口的名篇。

為便於讀者閱讀、學習和參考,現特把這四部書合編在一起,書名采用早已在民間流傳的《三百千千》,並加以簡要注解。限於編者水平,疏漏在所難免,謹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陳玉剛於北京寓所

1998年12月

目錄

天地玄黃()

寒來暑往()

金生麗水()

果珍李柰()

龍師火帝()

推位讓國()

愛育黎首()

鳴鳳在竹()

蓋此身發()

知過必改()

墨悲絲染()

空穀傳聲()

資父事君()

似蘭斯馨()

容止若思()

學優登仕()

上和下睦()

諸姑伯叔()

交友投分()

節義廉退()

守真誌滿()

都邑華夏()

宮殿盤鬱()

肆筵設席()

右通廣內()

府羅將相()

高冠陪輦()

磻溪伊尹()

綺回漢惠()

晉楚更霸()

何遵約法()

九州禹跡()

雁門紫塞()

治本於農()

孟軻敦素()

聆音察理()

殆辱近恥()

求古尋論()

渠荷的曆()

陳根委翳()

耽讀玩市()

具膳餐飯()

妾禦績紡()

弦歌酒宴()

嫡後嗣續()

箋牒簡要()

驢騾犢特()

布射僚丸()

恬筆倫紙()

毛施淑姿()

年矢每催()

璿璣懸斡()

矩步引領()

孤陋寡聞()

千字文全文誦讀()

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讀本中重要的一種,由南朝蕭梁時期的周興嗣編篡而成。據說。當時梁武帝為了教育兒子們學習知識,讓人從王羲之寫的碑文中拓下一千個不重複的字。命周興嗣編一篇適合兒童閱讀的韻文。周興嗣隻用了一個晚上,便完成了這篇韻文,結果他的頭發一夜之間也變白了。這就是一直流傳到今天的千古絕唱《千字文》

天tiān 地dì 玄xuán 黃huánɡ

天tiān地dì玄xuán黃huánɡ,宇yǔ宙zhòu洪hónɡ荒huānɡ。日rì月yuè盈yínɡ昃zè,辰chén宿xiù列liè張zhānɡ。

【釋義】

(1)玄黃:指天地的顏色。玄,黑色。

(2)宇宙: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來。

(3)洪荒:混沌蒙昧的狀態。天地開辟之初,昏昧混沌。

(4)盈:滿月。

(5)昃:日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