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
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分析,人體多種疾病的誘發都與氣象條件的變化、大氣汙染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人類生活在大氣環境中,無時不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因此,利用天氣氣候及其氣象因素的變化與人體某些疾病的關係,研究特殊氣象條件下對疾病的發生、加重或緩解以及疾病形成的病理機製,依據天氣變化規律預報未來大氣環境給人們帶來各種疾病的傾向意識,提醒人們以適應和調節不同環境下的氣候變化,預防疾病的發生,使身體免受惡劣氣候變化的侵害,意義深遠。此項工作僅僅是開始,還需要不斷積累資料,進行深入研究,以服務於大眾。
春天上火分型治
1、涼燥型。涼燥多發於初春季節,是燥邪與風寒之邪相結合侵襲人體的結果。病人症狀有幹咳、少痰或無痰、鼻咽幹燥、喉癢,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等症。可用芝麻紅糖粥食療。取芝麻5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拌入芝麻紅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此粥氣香味美,適用於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等症。
2、溫燥型。表現為幹咳、口幹、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咳出,甚至咳而胸痛,痰中帶血,並伴有鼻塞頭痛、畏寒身熱。它是燥邪與風熱之邪相結合而成,食療宜用板栗冰糖粥。取板栗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板栗仁切碎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放入冰糖調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胃納不佳、脾胃不健、腰膝軟痛、四肢乏力、多夢失眠、夜尿增多等病症。
此外,還應注意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飲水,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泄,達到清火排毒的目的。春天防治“上火”還要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休息,才能保障肌體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黃上清丸、三黃片、青果丸等清火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