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代前言:一封沒有寄出的信(致季羨林先生)(1 / 1)

季先生:

您好!

今年春節,我和愛人楊秀琴因擔心春運開始後,買火車票困難,我們就早早從銀川到鄭州小兒俞兵處,他在河南工業大學教書,這樣在北京工作的兩個女兒也可就近到鄭州過春節。所以我從鄭州給您寄上賀年卡,恭祝您新年、春節愉快、健康長壽!後來我接何乃英同誌從北師大電話通知說:去年張鴻年同誌他們在北大召開伊朗文學研討會,找不到我。今年10月要給季先生祝九五大壽,希望我能參加。加上小女兒俞重遠(在北京郵電大學教書)一再軟磨強求,所以我們於年初八到了北京。先去北大探望了劉安武、張鴻年、梁立基同誌,又到北師大探望了何乃英、浦漫汀(陶德臻同誌愛人)等同誌。梁立基同誌給了我一本《外國文學簡編》(亞非部分)新的第三版修訂本(我也是一、二版的執筆者,這次修訂沒有通知我),何乃英同誌送了我一本他著的《探索與開拓——東方文學論文選》,因此引起了我的一些想法。

我於1924年生在寧夏靈武,1942年在寧夏簡易師範畢業後,到陝西城固考上了當時的西北師院附中師範部作旁聽生,1944年考上了西北大學邊政係,主要是學俄語,後因參加學運被開除。1946年到北平改用現名先考清華同方部的社會學係未被錄取,後來考上了北平師院的曆史係。新中國成立後,一直在國際新聞局和外交部情報司做管理外國記者的工作。1961年,中蘇關係惡化,因愛人單位撤銷被分配到寧夏工作,我也隨同愛人調寧夏工作,在寧夏大學教外國文學(俄蘇、歐美文學)。因鑒於中央對三個世界的劃分,我就注意從國內一些報刊和蘇聯一些報刊中搜集有關亞非拉文學的資料,剪貼起來裝訂成冊。“文革”前我開始為中文係學生試著講《亞非拉革命文學作品選》,文革中我被群專勞動十年,中斷了東方文學的教學。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撥亂反正,我到南昌參加《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定稿會議,經趙澧先生推薦,參加了《外國文學簡編》(亞非部分)的編寫工作,具體寫現當代黑非洲文學一章。1983年我將文革前搜集的有關亞非拉文學的資料,加上從《譯文》雜誌上挑選的一些作品,由寧夏大學教材科內部出版了五冊一套的《亞非拉文學作品選》3000套,並由寧夏大學向全國各高校內部發行。

以後我就經常參加各兄弟院校舉辦的外國文學研討會,學習取經。尤其是在您和北大、北師大一些同誌的帶領和幫助下,參加了編寫東方文學教材的工作。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對西亞北非、特別是黑非洲的一些作家很感興趣,寫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零散發表在一些教材和我們寧夏的高校的學報上。西亞北非的有三篇,黑非洲(黑非洲)的有十篇。在已出版的教材中作為概述或導論中簡要介紹的西亞北非有五篇,黑非洲的有八篇。

我現在想把這些不像樣的心得體會結集發表,統稱為《西亞非洲文學、作家及作品散論》,或是隻選南部非洲的,就稱之為《南部非洲文學、作家及作品散論》(或《黑非洲文學、作家及作品散論》)。我覺得隻選南部非洲的論文較有價值,因北非的作家多係阿拉伯作家,北大和北外的同誌們有深入地研究,我寫起來就有些班門弄斧,而南部非洲的作家,我在“文革”前在東方文學的教學中介紹他們時,在國內似乎尚屬空白,現在國內研究的人也比較少,不知我說的是否正確?所以我傾向於隻選黑非洲的論文結集發表。

在此我冒昧懇請您能在休養中間在保重身體的情況下給以指教並賜予序言。不知我這個要求是否有些過分?因為我們工作在邊遠地區,信息較少,條件很差,能有這些體會,也是得力於各位前輩和同誌們的提攜和幫助,得來“實屬不易”(薑椿芳同誌84年參加寧夏譯協成立大會做學術報告時,在談到我為《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卷)撰寫了南非作家的幾個小條目時這樣說),也想有個發表的機會。不恭之處,尚請您多多原諒!

順頌

大安!

學生

俞灝東敬上

2006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