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浙江全省有約3萬家醫療機構,其中2/3為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而90%的床位則在城市醫院,基層的醫療機構隻占10%。基層醫療機構診療人次近些年相對下降,相當一部分患者選擇出縣就診,尤其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每周一、二的門診量,都超過1萬人次,說是“戰時狀態”毫不誇張。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主任楊敬介紹,為了緩解這一狀況,加快建立分級診療製度,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雙下沉、兩提升”戰略部署,以確保醫療資源下沉到位。
一是鼓勵各類三甲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全麵托管式合作辦醫模式,條件成熟的進一步進行縱向整合,探索醫院集團化運營模式。城市醫院全麵參與托管醫院的運行管理,並根據托管醫院的實際需要,長期下派適應運行管理需要的管理及技術團隊從事醫院管理、專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工作,提升托管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同時注重縣級醫院“造血”功能的提升,逐步建立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長效可持續機製。
二是采取行政手段與市場機製並舉的方式,為資源下沉提供了政策保障。浙江省相關部門量化評價指標,明確效果指數,為城市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明確了評估規範和標準。
三是在合作辦醫的推進過程中,同步推進管理體製改革,建立由理事會、監事會和醫院管理層三部分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醫院決策權、監督權和經營權的分配與製衡,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製。探索建立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縣級醫院與基層醫院長期穩定的分工協作機製,暢通合作辦醫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渠道,創新建立合作醫院內、區域內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製度。
四是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勵機製,運用經濟紐帶實現責權利的統一。城市醫院可按不低於托管醫院業務總收入3%的比例收取托管費用,該費用由委托方支付。省財政廳、省衛生計生委每年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省級醫院派出醫務人員的勞務報酬、接受下沉醫院醫務人員培訓以及與接受下沉醫院有關的信息化建設等項支出。
五是公開招聘醫學類大學生到基層工作,服務期不少於5年。優質資源的下沉關鍵是人才下沉。從2013年至2015年,公開招聘萬名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組織取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建立城市醫生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基層服務分別累計不少於1年的製度規定,晉升中、高級職稱的衛生專業人員,在晉升前必須到基層累計服務不少於1年。
來自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的監測,根據對省級醫院和部分市級醫院開展緊密型合作辦醫的縣級醫院的統計,托管後醫院服務能力、學科建設、管理水平和群眾滿意度較托管前一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