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清小說中胡人識寶的傳說(3)(3 / 3)

隻這一顆,拿到咱國中,就值方才的價錢了。其餘多是尊惠。”眾人個個心驚;卻是說過的話,又不好翻悔得。主人見眾人有些變色,收了珠子,急急走到裏邊,又叫抬出一個緞箱來,除了文若虛,每人送與緞子二端,說道:“煩勞了列位,做兩件道袍穿穿,也見小肆中薄意。”袖中又摸出細珠十數串,各送一串道:“輕鮮[17],輕鮮,備歸途一茶罷了。”文若虛處,另是粗些的珠子四串,緞子八疋,道是“權且做幾件衣服。”文若虛同眾人歡喜作謝了。主人就同眾人送了文若虛到緞鋪中,叫鋪裏夥計後生們都來相見,說道:“今番是此位主人了。”主人自別了去,道:“再到小店中去去來。”隻見須臾間,數十個腳夫,扛了好些杠來,把先前文若虛封記的十桶五匣,都發來了。文若虛搬在一個深密謹慎的臥房裏頭去處,出來對眾人道:“多承列位挈帶,有此一套意外富貴,感謝不盡。”走進去,把自家包裹內所賣“洞庭紅”的銀錢,倒將出來,每人送他十個。止有張大與先前出銀助他的兩三人,分外又是十個,道:“聊表謝意。”此時文若虛把這些銀錢看得不在眼裏了。眾人卻是快活,稱謝不盡。文若虛又拿出幾十個來,對張大說道:“有煩老兄,將此分與船上同行的人,每位一個,聊當一茶。小弟住在此間,有了頭緒,慢慢到本鄉來。此時不得同行,就此為別了。”

張大道:“還有一千兩用錢,未曾分得,卻是如何?須得文兄分開,方沒得說。”文若虛道:“這到忘了。”就與眾人商議,將一百兩分與船上眾人;餘九百兩,照現在人數,另外添出兩股,派了股數,各得一股。張大為頭的,褚中穎執筆的,多分一股。眾人千歡萬喜,沒有話說。內中一人道:“隻是便宜了這回回。文先生還該起個風,要他些不敷[18]才是。”文若虛道:“不要不知足。看我一個倒運漢,做著便折本的,造化到來,平空地有此一注財爻,可見人生分定,不必強求。我們若非這主人識貨,也隻當廢物罷了;還虧他指點曉得,如何還好昧心爭論?”眾人都道:“文先生說得是。存心忠厚,所以該有此富貴。”大家千恩萬謝,各各齎了所得東西,自到船上發貨。從此文若虛做了閩中一個富商,就在那邊娶了妻小,立起家業;數年之間,才到蘇州走一遭,會會舊相識,依舊去了。至今子孫繁衍,家道殷富不絕。正是:

運退黃金失色,時來頑鐵生輝。

莫與癡人說夢,思量海外尋龜。

——選自《初刻拍案驚奇》,明淩蒙編。海南出版社1993年5月版。

注釋

[1]沈石田、文衡山、祝枝山:都是明代長洲(今吳縣)的大畫家。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文征明,號衡山。祝允明,號枝山。

[2]喬人:作假的人。

[3]對合:對本。

[4]妝晃:或作“妝幌子”。幌子,商店門外表示所賣貨物的招牌或標誌物。這裏是裝樣子的意思。

[5]黴診:雨季長黴的意思。

[6]報君知:算命的人所敲擊的一種金屬薄片;敲擊叮當作響,以引起人的注意。

[7]蘇井諸家樹:神仙故事:漢朝蘇耽種橘、鑿井,替人治病,用井水服一片橘葉,病就可以治好。

[8]李氏千頭奴:吳丹陽太守李衡種橘千樹,號千頭木奴。

[9]拿班:拿架子,裝腔作勢,抬高身價的意思。

[10]不打緊:不要緊。

[11]對發:撥兌,兌換。

[12]狼猶(kang):笨大的樣子。

[13]鑊(huo)鐸(duo):本是形容聲音喧鬧的;這裏是形容心事不定,七上八下的意思。

[14]攛哄鳥亂:起哄、湊熱鬧的意思。

[15]“客綱客紀,句句有理”:作客商的人會經營、計劃,所講的話,每句都有道理的意思。

[16]?:用力摸。

[17]輕鮮:微少,對人表示禮物不重,客氣的意思。

[18]起個風,要他些不敷:就是節外生枝,說價錢太少,要買主另外出一筆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