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經營中的技術開發與轉讓(1 / 2)

國際化經營中的技術開發與轉讓

技術壟斷優勢一直是推動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的一支重要力量。技術優勢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立足點,能夠轉化為巨大的收益。隨著國際化經營戰略的提出和推行,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流動也出現全球化趨勢,使得技術的國際運營成為國際化經營的一部分。

技術創新的趨勢

以往的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跨國公司的營銷、生產以及財務等功能都較早地國際化了,但為了節省交易費用,跨國公司盡量將研究與開發重心放在母國。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技術創新的全球化現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一個技術創新的國際網絡正在形成,它對世界範圍的技術革命與創新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甚至一些經濟學家稱之為“一種嶄新的技術經濟模式”。

技術創新的全球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麵。

(1)跨國公司紛紛在境外設立研究開發機構

企業跨國設立研究與開發機構是一種新現象,通常采用下列三種形式:一是企業直接在國外獨資或吸收部分國外資金組建創設全新的研究開發機構;二是通過全資收購或50%以上控股方式兼並國外原有的研究開發機構;三是對本企業原駐國外的一些產品維修、測試、售後服務機構進行投資改造,使其轉變為跨國研究與開發機構。究竟采取何種方式則取決於企業的性質,所屬產業的特點和所在國的技術資源、經濟環境等方麵的情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對跨國設立研究與開發機構都予以高度重視。如日本企業近年來跨國研究與開發投資十分活躍,目前,在本國注冊資金10億日元以上的日本製造業企業中,擁有海外研究與開發機構的已占10%以上。韓國自1991年政府推出鼓勵本國工業獨立發展,強化技術實力的有關計劃後,一些大公司積極響應,如三星、金星等集團大幅增加了其研究與開發經費預算,並將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於發展海外研究與開發機構。美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國,科技精英雲集,研究開發實力,技術基礎設施堪稱世界一流,擁有豐富的研究與開發資源與良好的研究與開發環境,因此,成為外國企業研究與開發機構設立最多的國家。截至1992年底,在美注冊的外資研究與開發機構已超過250家。這些機構分屬於日本、德國、韓國、英國等100多家跨國公司,其中一半以上是近5年來設立的。其中日本占了150家,韓國15家,西歐各國公司約占95家,機構背景大都屬於實力雄厚的大跨國公司。

據研究,許多製藥與生化技術領域的跨國公司將重點放在海外實驗室,而不是母國。原因是,這些領域的規模經濟不十分明顯,產品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其“不動產”主要以科學家和實驗員為主,因而公司發展戰略一般都傾向於向人腦庫的方向轉移。從環境上講,藥品需求的市場具有巨大潛力,尤其是一些大國,其專利法、科學家的儲備結構、市場競爭的結構都十分有利於新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