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浪潮

風險投資概述

1.追本溯源:何謂風險投資參見黃濤主編《風險投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黃寶印等主編《風險投資——理論·政策·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風險投資(VentureCapital)國外亦稱為創業投資,是以非傳統的融資方式來支持科技事業的發展,是創業投資家為追求高額的利潤,而與科技、市場、財務……等經營管理人才智慧結合的結果,在充裕的資金協助之下,施展其抱負,實現其理想。

Greenwald認為風險性資金是股東將盈餘轉投資,或增資募集所得的資本,投資於新發展的事業;風險性資金所擬投資的對象是一般投資者或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所不願提供資金的一些高度風險之企業。

Ammer認為,創業投資活動,對資金所有者來說,由於其資金被投注於具有高度風險的企業,故此項投資可能一去不回,亦可能成千百倍地回報;同時投資期屬於長期,並以股權參與的方式投資;其所投資之對象,除了具有高度風險外,往往是新的、快速成長的新事業,創業投資者對這些新事業都懷著能獲巨利的期望。

Riggs則認為企業投資者通常對所投資的事業,並沒有長久持有的意思,僅是在其所投資的事業有所發展後,立刻將股權出售,而將所得之資本利得(CapitalGain)再進行另一次的風險投資。通常,創業投資者須能夠明確辨別風險與報酬的關係,否則他們不會再進行新的投資。

Gonenc的解釋較為廣泛,他認為創業投資的解釋,應為投資者尋找具有高利潤,發展潛力大,但同時風險性亦高的投資機會。

Rind的定義指出,凡投資者進行下列投資活動時,即已構成創業投資的行為:①創立新事業或挽救、擴充現有的事業;②投資於高風險,高利潤的地方;③使用各種不同投資工具於不同的投資活動上;④進行長期投資;⑤直接參與投資事業的經營,為他們所加入的投資計劃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⑥嚐試使他們的資本最大化,創業投資者的報酬來自於投資事業成功經營後的資本贏利。

Kelley則將創業投資視為是資本所有者將資金投入高風險企業,其所進行的決策行為極為理性。創業投資與一般投資行為的差異,僅在於其所使用的分析技術與麵臨的風險程度上有所不同。

綜合以上學者所提出的定義,可得出以下結論:所謂的風險投資(即創業投資)是由風險投資家(VentureCapitalist)出資,協助具有專門技術而無法獲得資金的技術創業家,並承擔創業之高度風險。創業投資家以專業知識主動參與經營,使被投資企業能夠健全經營,迅速成長,創業投資家可於被投資企業經營成功後,將所持有之股票賣出收回資金,再投資於另一新創事業,周而複始進行長期投資並參與經營之行業。創業投資家以獲取股息、紅利及資本利得為目的,其最大特征乃在於甘冒較大的風險,以獲得巨額資本利得。

在我國,風險投資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風險投資泛指一切具有高風險、高潛在收益的投資活動,狹義的風險投資則指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生產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投資。由於高技術開發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潛在風險,同時它又具有潛在的高收益性,所以稱之為風險投資。通常所說的風險投資即指此類高新創業風險投資,其目的是通過高新技術的商品化取得高資本收益。

由上可見,風險投資在實質上是一種高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將資金投入風險極大的高新技術開發生產中,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商品的新型的投資機製,是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的一個資金有效使用的支持係統。風險投資與傳統的投資理念截然不同,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①投資方向主要集中於高科技領域。一般而言,風險投資就是對高風險項目或企業的投資。而高風險的項目或企業往往是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項目或企業,主要存在於高科技領域。風險投資所追求的目標,就是高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後所能夠獲取的高資本收益。受風險投資可能帶來的高收益的吸引,風險投資具有很強的選擇性,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風險投資的重點。從具體行業來看,風險投資主要集中在信息產業和生命科學領域。據統計,1996年美國風險投資的主要行業構成是:電腦工業25.1%;通訊工業23.8%;醫療生物科技21.7%;電子工業11.1%;商品及零售業8.6%;傳統工業3%;其他6.7%。

②投資對象是新興的、迅速發展的、具有潛在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經驗來看,風險投資的直接受益者是中小企業。這是因為,一般金融投資主要支持市場相對穩定、技術成熟程度較高的產品或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高風險使講求安全性的銀行資金對這類企業的貸款十分謹慎。由於高風險,加之沒有擔保抵押,中小企業很難通過正常渠道從銀行融資。而與此相反,風險投資致力於發現新的科技突破口,著眼於項目是否有巨大的競爭潛力和高成長性。對於具有創新的、先進的技術,風險投資則會在企業及技術發展的各個階段提供包括資金和管理等全方位的支持。

③投資方式以股權形式為主。風險投資是一種長期的流動性低的權益資本,它的投資方式具體包括購買可轉換優先股和普通股等形式。在風險投資的投資者中,前者遠比後者使用得廣泛。二者的差別是,在收益變現時,前者被優先支付。從投資者的利益上看,可轉換優先股有兩個重要優點:其一,它可以大大減少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風險;其二,它可以刺激風險企業的經營管理。因為風險企業的經理人員們一般都持有普通股,如果企業隻是剛好盈利,在支付風險投資者以後,企業就所剩無幾,經理人員手中的股票也相對價值降低。

這種投資方式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風險投資不僅為風險企業提供資金,而且提供一係列的谘詢服務和管理經驗。風險投資家直接參與風險企業的經營管理。從創意、項目立項到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風險投資家給予全方位的支持。

④屬於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一項科研成果從最初的構想到形成產業化,一般要經過研究、開發、試點和推廣四個階段。風險投資重點支持開發和試點這兩個階段。通常研究與開發所需資金的比例是1∶10,開發與試點所需資金的比例也是1∶10。也就是說,在風險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風險投資公司都必須不斷地注入資金,而且投入的資金在不斷加大,直至風險投資公司股權轉讓退出投資。而風險投資的失敗率很高,據統計,由風險投資公司支持的風險企業20%~30%完全失敗;60%受挫;隻有5%~20%獲得成功。但是,一旦獲得成功,風險投資可以得到高額的投資回報。據統計資料顯示,美國風險投資的長期平均年回報率高達20%,而股票的長期平均年回報率為9%~15%,債券則為5%~6%。從投資效益來看,成功的風險投資可以獲得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潤,完全可以彌補在其他項目上的投資損失。

⑤以公開上市為主要形式獲得收益並退出投資。風險投資公司在將資金投入風險企業後,追逐和期待的是所投資的企業發揮潛力和股票增值後,將股權轉讓,實現投資收益。風險投資的目的並不是對被投資企業控股,而是使風險投資取得成功後盡快實現回報,再從事新的投資。因此,一個有利於資金順暢流動的市場環境特別是風險投資的撤出機製是保證風險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風險投資的撤出渠道主要有公開上市、企業並購和破產清算三種,其中,公開上市是風險投資價值實現的最佳途徑。據統計,目前,北美風險投資的80%采用證券化方式投入和回收,歐洲為65%,亞洲地區為40%。

風險企業主要是成長中的高科技企業,它們大都很難滿足主板市場的條件。因而,風險企業的股票上市主要在第二板市場。第二板市場是在正式股票市場之外,主要麵向高科技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的股票市場,其上市企業的標準適當低於主板市場的條件。目前,許多國家開辟了第二板市場。其中以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最為典型,發展最為迅速,NASDAQ因此成了各國第二板股票市場的代表。此外還有歐洲新市場(Euro-NM)、日本的JASDAQ係統。香港聯交所“創業板”市場也已於1999年第四季度正式啟動。

⑥一般都給予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員個人股。高科技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是風險投資者與科學發明者密切結合、優勢互補的過程。因此,在創業過程中處理好知識產權即技術入股的問題極為重要。在利用風險投資創建的高科技企業中,技術專家的技術發明可以占有相當的股份,一般可享有20%~25%的股權。有的國家為了照顧某些技術發明者的權益,允許技術專家持股51%(包括技術股權20%~25%在內),在企業發展後,按照事先約定的契約規定,購回其餘49%的股份。風險企業的管理者也持有公司的股份。風險投資這樣運作,主要是為了使技術發明者、管理者與企業的利益融為一體,激勵員工同企業共同創業,共同致富。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企業管理者、技術發明家、風險投資者與風險企業的成敗共命運、與風險投資的利潤高低緊緊相連的利益分配機製,對促使優秀的創業者努力工作,從而促進風險投資的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2.推波助瀾:風險投資的作用參見黃濤主編《風險投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1)風險投資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高新技術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風險投資是對高新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的投資,它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給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巨大變化,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促使創新政策的出現。由於20世紀70年代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國際競爭日益加劇,迅速發展的微電子技術又給予各國的經濟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而傳統的科技政策與工業政策相分離的狀況顯然已無法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因而創新政策便應運而生並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較大發展。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曾指出,發展技術創新政策的目的是要把科技政策與其他政策特別是經濟、社會和產業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資源政策形成一個整體。但創新政策最根本的特點則是把過去完全分離的,由不同政府部門製定實施的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這兩種政策工具結合成一個整體。創新政策一方麵把市場作用和政府幹預有效地結合起來,另一方麵也從需求、供給和創新環境三方麵來推動工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進行。可以說,創新政策的出現給經濟係統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