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的思考及建議(2 / 2)

由此可見,作為整個教育體係中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在本質上是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和尋求學術真理的階段,隻有明確了這一本質,才能使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得到提高。

可是,我們現在仍然按照“學”生的輕車熟路去安排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一進門還是上課、聽講、做習題、複習、考試,與培養中小學生和本科生的辦法毫無二致。因此,我們首先要強調:研究生是“研究”生,不是“學”生,研究生與一般學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處於不同的層次。研究生的特殊性在於他是高層次的,是在研究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研究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在研究的過程中成長為創造型的人才。他們應該更多地從研究的過程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從教師的講授中和教材上去尋找答案,他們應以研究為主,而不是以學為主。

我們應該借鑒他國的經驗,讓研究生進“研究”門,而不是四進“學”門。也就是說,一入學就應讓研究生首先接觸研究工作,接觸實踐,動手搞科研,而不是把時間和精力用於搞學分。

問題三:課程學習,是手段還是目的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學生對科學和學術真理進行探索的階段,對於這一過程應如何進行,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研究生教育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聯邦德國和英國都持此種觀點。另一種觀點認為,研究生教育的過程也是一種正規學校教育的過程,因此,學生要學習課程,美國是持這種觀點的典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陳舊率隨之增高,使研究生學習一些新的課程,拓寬其知識麵很有必要,但究竟應為研究生開設多少課程卻有待進一步研究。教育家Ernest Rudd的調查研究表明:為研究生開設課程,使他們增加許多必須學習的新科學知識是好的,但是如開設過多的課程則不利於研究生的培養。研究生的特點是比較成熟,他應該有更多的用於自學和進行研究的時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開不開課,我們的問題在於把課程學習這種培養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手段當成了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我們的研究生一入校就填寫一年半的課程學習計劃,這些課程又多半是導師指定的,因為研究生還根本沒有接觸課題,不知道哪些理論知識更需要學習。在這一年半裏,研究生為了應付各科考試疲於奔命,盲目地為“學分”而學,至於所學的課程與日後要搞的課題有無關係,那就不得而知了。我校某專業的六個研究生中,隻有兩個說他們學習的課程對所作的論文有些啟示,其餘的都說他們的畢業論文是自己“另起鍋灶”的。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著名哲學家約翰·帕斯莫爾認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促進他們對一些重要的,帶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批判、作出判斷”。南斯拉夫科學行政教授Augen Pus指出“研究生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而是要提高學生對於追求人類學術真理的興趣,以便使他們能做出最大的貢獻。”

他們的觀點表明了一個共同的思想,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索學術真理的興趣和能力,以便勝任將來的研究工作,而不是去學習很多的課程,彌補本科時沒學的知識。

對於以上的問題,都意在提出,加強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實現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正確處理好速度與質量的關係,規模擴張與內涵發展的關係,就必須抓住研究生教育培養各個環節的主要矛盾,解決好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中幾個起著關鍵作用的原則性問題。牢牢抓住質量這個根本,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規範,我國研究生教育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陳玉餛.中國高等教育評價論[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董英偉.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係的發展與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1):52~53.

[3]杜作潤,廖文武.高等教育學[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