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公司的崛起(1 / 3)

控股公司的崛起

隨著國際經濟日趨一體化,各國大公司、大集團要想在世界經濟舞台上占領一席之地,就必須成功地進行跨國經營。而實現跨國經營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股公司。

1.控股權:控股公司設立的關鍵

投資某家公司並取得控製權的基本方法,是取得過半數的股權,即控股權。

股東會是公司的決策機關,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由出席會議的持半數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通過。因此,取得超過半數的股份的“股權”,應是指表決權(《公司法》第106條。)。

此外,針對某些公司特別決議,要求有更高的比例(我國沒有要求出席比例),我國《公司法》第106條規定股東大會對公司合並、分立和解散公司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持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通過。不過,有些公司章程所訂比率較高,且可增列各種法律規定以外的事項,是特別決議的重要事項。

因此,如果要取得控股公司的“絕對”控製權,則應持有比章程所訂特別決議的出席股數和表決權數還多的股權。

股權並不等於表決權,公司在章程中對大股東的表決權常作出阻製規定,對超過規定比例的股份的表決權要打一定折扣,或剝奪特別股股東的表決權。

基本上,若欲接收某家公司,隻要取得擁有其控製權的公司的控股權即可。

無論是直接收購企業股權而形成控股公司,還是共同另創母子公司,實際上都是資本的合作。合資的形成,既是資源的相互配合,又是策略上的相互需要。因此取得多數股的地位,是控股公司設立的基本關鍵。

盡管如此,在股權經營中,控股權的取得很重要,但不見得取得多數股地位才能取得控製權,何況沒有取得控製權,而隻要投資的目的達到,就可以了。

合資的目的不應是為取得控股權,而應有其更具體的策略性投資目的。假如合資的目的是為了更多的獲利,則取得控製權常常隻是達成目的手段,控股公司不見得是最好的手段。如日本在美國的投資事業,很多因消費者要求“買美國貨”的問題,為維持該合資公司仍是美國公司的形象,日方一般股權不超過50%。

2.股權決策:控股公司的主要運作方式

控股公司是對下屬企業的一種金融性控製和管理,即依從資本的邏輯。資本和人的彼此聯結是控股公司的本質性特征,也是其基本的結合紐帶。

(1)資本參加

巨型公司支配和控製其縱向公司係列的基本手段就是憑借其手中的股權。其特征是:它並非是相互的循環性的持股,而是單方向的控股,作為支配股東的母公司依據其支配權從縱向展開係列化,即子公司、孫公司、曾孫公司……等等,因而使公司的支配權累積性地擴大。由於控股公司是自上而下的一維性支配,控製係統是等級式的,在這樣一個等級係列之中,母公司隻要能直接控製子公司的股權,則孫公司以下的下屬公司,即整個係列企業群就能全部控製。這種等級階層式的體製,對母公司來說,是極具有經濟效率的。它直接控製、管理的企業數較少,而又能間接而有效地控製整個控股公司體係。

(2)股東對控股公司的股權管理

股東對控股公司的股權管理主要是通過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來行使的。

股東大會除了擁有自由轉讓股份等消極權利外,還擁有以下股權管理職能:

其一,通過股東大會決議,增加或減少公司資本,轉讓公司全部或部分重要營業,租賃、委托經營本公司營業和其他公司營業。

其二,監督公司資產經營活動,包括查閱股東會、董事會會議記錄和債權債務存根簿,監督製止董事進行違反章程和法令,有損於公司產權利益的活動,調查公司的業務和資產狀況等。

董事會主要是通過確定公司經營戰略、經營計劃、利潤分配、決定重要人事事項等來進行股權管理。

(3)控股公司對子公司的決策管理

第一,通過股東大會形式。主要是母公司控製子公司的股東大會,通過股東大會,對子公司的經營決策實施影響。

第二,通過母公司董事會。子公司經營中的一些重大決策問題,如接受或轉讓重要財產、借入巨額資金等,需要經母公司董事會決議,這樣可實施對子公司的產權管理。

第三,向子公司選派高層經營管理人員。各事業部長兼任其所管理的子公司董事長與董事等。

派遣董事。母公司向子公司派遣部分特別是超過半數以上的董事,可對子公司董事會作出的決策給予重大影響,將母公司的意誌貫徹到子公司的決策中去。

派遣代表董事。董事會隻進行重大經營業務決策,而日常執行業務一般由代表董事決定,因此代表董事權力很大。母公司通過向子公司派遣代表董事,可控製一般業務的決定權。

派遣監察董事或審計員。母公司派駐的監察董事和審計員通過履行監察、審計職責,對子公司經營決策有相當影響。

第四,建立專職從事子公司產權管理的職能部門。主要是審查子公司的投資、貸款、債務擔保等項目,考核子公司的經營業績,既考核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包括資產經營情況),也考核子公司對母公司的貢獻。

第五,嚴格控製子公司資產經營活動。子公司的資本增減,下設子公司和向其他公司投資,重要建設改造,年度預決算,重大合同的簽訂,董事變動等,須向母公司事前請示。有些甚至將全部或部分產品的銷售,資金的融通納入到母公司活動中。

子公司的股權經營除了受母公司產權經營的影響外,也和母公司一樣,作為獨立法人,憑借其所持股份,通過上述途徑,對本公司及其所屬公司的股權進行經營管理。

從控股公司股權經營的三個層次可以看出,控股公司正是通過控製其他公司的股權,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發揮股權優勢,控製和支配子公司。控股公司可以以本公司為“母公司”,被控公司為“子公司”;再由“子公司”,去收買並掌握其他公司的股票控製額,使之成為“孫公司”,並以此類推,逐漸形成一種金字塔形層層控製體係。正是這種層層控製的產權經營方式使控股公司發展壯大起來。

3.法人控股經營:控股公司發展的必然

控股公司的發展,促進了法人間的持股、控股關係,個人股東及其投機行為減少,對企業的控製和管理遠遠超出了金融資本領域,而依從於生產的邏輯,管理之手,企業才在市場機製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1)股份的法人持有

股份的持有,特別是法人企業之間的持有是維係控股公司存在的基本手段,它是現代大企業或企業集團的各法人企業依然采用股份製的基本理由之一。依靠股份而聯結成的控股公司,一方麵能夠發揮集團整體的組織機製,激勵成員企業,彼此協力、共同奮進;另一方麵,也是保護民族企業免遭國外巨型企業侵吞的有利武器。

(2)股東的法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一個普遍發展趨向就是事業法人、機關投資家的持股比率不斷上升,而個人投資家的持股比率相應地迅速下降。

一般地,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公司增資速度快,而個人依靠股息積累速度慢,即作為法人的公司財富的增長比個人財富的增長要快得多,故法人股東持股比率增加了。

法人持有股份包括單方持股(或控股)和相互持股兩種形態。

(3)法人控股的特性

不論是單向持股,還是相互持股,法人企業的持股經營,都是以取得控製權為目的。法人持股公司的形成,對股價的變動,企業的運行以及社會經濟體製都將會有深遠的影響。

第一,股息的蛻化。股份公司製度是將股東的資金集中起來,將其作為資本進行活動,再將獲得的股息分給股東。要求分配盈餘權是股東的基本權利。受股東委托進行經營的經營者必須盡可能增加股息。但由於法人控股的機製,法人購買股票是為了控製而持有股份,而不是為了股息。這樣就出現了股票價格暴漲,而股息率卻在下降的現象。打破了股票投資計算標準的股息率觀念,股息的意義淡薄了,法人企業不再以股息為目的或以股息為標準而購買股票,切斷了股息與股票價格的關係。

第二,股價變動的機製。大企業間相互持有股份,等於相互持有的份額得到抵消,或者說等於本企業的股份得到償還,這就在實質上減少了發行股票的數量。同時法人股東為控製權而持股,因此,很少向市場拋售其所握有的股票,而法人繼續大量購進股票,又使市場上的股票供求緊張,在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下,法人購買的股價大幅度上升,股息率相對下跌。法人控股造成了股價不隨公司的利潤、股息或者一般市場利息率而變動,而是根據供求關係而變動的狀態,股息愈發蛻化,變得與股價無關。

第三,股票的發行機製。由於企業的法人控股經營,在籌集資金時,也較少采用發行股票的方式,而且即使是依靠發行新股來增加資本,也大多采用股東分攤或第三者分攤的方法,較少采用向社會大眾廣泛發行的公募方法,以保證股份非分散化、非大眾化。

股東分攤是按照現有股東所握有股份的比例而分攤賣給其新發行的股份。第三者分攤是以公司的董事、監事等管理者和職工,以及有交易關係的其他公司等為第三者,而將新發行的股份分攤售出,即僅以特定的人(或企業)為購買對象的新股發行方法。

第四,社會網絡結構。法人控股的發展,造成了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英國著名學者J·斯科特采用社會網絡分析,分別對英、美、日最大的250個大企業進行實證調查分析,得出結論認為,英、美、日現代大企業的所有者,已非資本家式的個人,而是形成了非個人式的所有製,任何一個大股東(不論法人或自然人)的持股比率普遍皆在10%以下。所有者這一概念從個人、家族向著非個人的體製轉變,所有者本身業已發生變化。現代巨型企業的所有者乃是其他諸企業,其他諸企業的所有者又是另外一些企業。個人擁有並支配“自己”企業的個人所有製已被非個人所有製取代。在非個人所有製中,企業必將受到企業間固有的聯結網絡所製約。

4.控股公司:控股經營的組織形式

公司合作擴展的方式複雜多樣,但隻有通過資本的合作,關係才會更密切、更長久,而資本合作中,尤以控股公司形式最為有效和普遍,成為股份集團公司的一項基本組織製度。

(1)股權經營和控股公司

股份公司是資本的社會化經營,向社會發行的股票是公司所有權的憑證,而股份公司的集團組織結構是以股權形式設置成員企業之間的關係,以股權來協調。股權成為集團內部的聯結紐帶。股權經營成為股分公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公司的投資方式不僅可以籌資新建公司,而且可以采用“購並”等股權經營的方法。

股權經營重在於股權結構和持股方式上,根據股權比例和控製強弱有“完全接受”、“控股”、“參股”、“相互持股”等方式。

控股公司是指依靠擁有其他公司達到決定性表決權的股份,而行使控製權或從事經營管理的公司。控股公司不但擁有子公司在財政上的控製權,而且擁有經營上的控製權,並對重要人員的任命和大政方針的確定有決定權,甚至直接派人去經營管理。也稱為母子公司,或者稱為父子公司製。

擁有其他公司的股份並能夠實際控製其營業活動的公司稱為母公司(Parent  Company),有時也稱總公司;資產全部或部分地歸母公司擁有,但經濟上和法律上都是相對母公司而獨立的公司稱為子公司(Subsidiary  Company),或稱為附屬公司。隨著控製權的延伸還有孫公司,即子公司又控製的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