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經營:新時代的經營潮流
知識是一種獨特的資源,因為知識是無限的。如果得到分享和傳播,知識就能增加,資產也能增加。
——威廉·哈拉勒
知識資本——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資源
知識是資源、是資本、是財富。知識是無價之寶,同時知識價值是知識經濟的尺度。何謂知本是知識資本或知本?簡單地說,所謂知識資本是指以知識為主體的參與企業經營活動,並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資本形態與有形的物質資本不同,知識資本是一種無形資本。
1991年,美國企業界就有人認識到知識價值和知識資本的意義,明確指出“現在資本意味著知識,而不僅僅是金錢。然而,知識資本是無法衡量的”。知識與金錢的差別是如此之大,以致知識資本最終將導致“世界財富的一次大轉移”,轉移到知識資源掌握者手中。美國機構改革專家拉爾夫·斯特耶夫則認為,經營管理的資本要讓位於“知識資本”。所有這些看法,都是強調知識的經濟價值和知識的社會價值。這種價值將成為改造經濟、改變社會的強大力量。由於知識的驅動,世界經濟開始轉型,由能量驅動的物質經濟轉向由知識驅動的經濟。
我們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資本形態經過商業資本、工業資本、金融資本後,該進入知識資本了。誰擁有更多的知識,誰就擁有更多的主宰權。目前我們正在脫離工業文明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文明時代。在這個時代,推動社會生產發展的再也不是資本的力量,也不是簡單勞動的力量,而是知識。知識存在於人的大腦,人的自主地位是人的知識充分發揮的前提。做為現代人隻有最廣泛地與人合作,你自己的能力才會得以充分的發展,生產效率也才會如天文數字一般地提高。因此,企業的參與者不再是向公司投入了多少資本,而是投入了多少知識。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就明確認為新型的經濟是知識經濟。托夫勒在《權力的轉移》一書中寫道:“知識經濟的發展就是一種爆炸性的新力量,它驅使先進的s經濟國家進行痛苦的全球性競爭,強迫許多發展中國家摒棄其傳統的經濟戰略。現在,它正促使個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權力關係出現深刻變化。”他認為“知識代替資本,知識除了可以代替物質、運輸和能源之外,還可以省時間;知識在理論上取之不盡,是最終的代替品,它已成為產業的最終資源;知識是21世紀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
1知識經濟浪潮推動知本經營
何謂知識經濟,目前還沒有一個全麵的令人信服的定義,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為: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該組織認為,知識經濟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用以指當今世界上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是人類社會進入計算機信息時代出現的一種經濟形態。
如果從資源配置角度來劃分經濟,農業經濟社會的經濟可以稱作勞力經濟。因為在當時使用的是落後的生產工具,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勞力的多寡成為製約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擁有勞力就擁有生產力,就擁有社會財富。工業經濟社會可以稱作資源經濟。因為在大量的機器、機器體係被創造出來以後,由於擁有先進的生產工具,勞力的作用在經濟發展中已退居次要位置,人類采用先進的生產工具、加工勞動對象——資源,將其轉化為社會財富的能力大大增強,對資源需求大大增加,資源的多寡、資源成本的高低便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那麼在工業社會之後(西方稱為“後工業社會”或“信息社會”)的經濟可以稱為知識經濟。因為在這樣的社會中,不但勞力(主要指體力勞動者)的多寡不再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製約因素,而且由於在新的經濟形態中,大量高新技術的應用,人類應用極少資源即可創造出極大的社會財富,因而資源的多寡對經濟發展的製約作用也越來越弱,而影響這種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因素變成了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性的知識和及時適用的信息。
具體的說知識經濟與傳統的勞力經濟、資源經濟相比較,有以下幾個方麵的主要特征:
(1)知識經濟是一種信息化經濟
知識經濟是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充分發展的產物,是信息社會的經濟形態。在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在全社會廣泛滲透和使用,信息技術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道德等等的影響是全麵的、全方位的;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經濟部門;同時信息和知識成為重要的資源和財富,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對信息與知識的生產、傳播、使用能力上的差異;四是擁有先進的信息網絡,信息流動時間加快。現在全球Internet網絡初步顯示信息社會的端倪;五是全社會生產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自動化技術將在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生產管理等方麵全麵普及。由於信息社會中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信息處理價格的降低,尤其通訊和計算機技術的“數字趨同”以及國際網絡化的進程的加快,使信息、知識的創造、儲存、學習和使用方式產生了第二次革命,從而使知識的商品化、信息的商品化能力大大提高。信息、知識應用於製造業、服務業的速度大大加快,進而引起全球經濟增長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經濟的發展日益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可分,生產、分配、消費的每一個環節,都伴隨著信息流,伴隨著信息的獲取、加工、傳輸、儲存以及使用,整個經濟信息化、數字化。
(2)知識經濟是一種網絡化經濟
正是由於知識經濟以信息技術的充分發展為基礎,而互聯網的崛起、電腦的廣泛普及標誌著人類在跨入信息時代的同時,正在從兩個方麵接受信息化的根本改造:一方麵,信息化建立了企業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企業可以快速、準確地了解市場動態和顧客需求,傳統的大規模生產和推銷可能被靈活高效的信息服務所取代;另一方麵,信息技術由過去的大型主機統一處理信息和發布指令,發展到個人電腦成為信息形成、處理、發布和傳輸的主要角色,提高了人與人之間交換信息及協調合作的水平,使眾多電腦組成的網絡得以在商業活動中完成最佳媒體的作用。現在網絡貿易已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世界上許多大公司的實際業務。企業通過Internet可以非常方便地與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公司進行信息交換,可以很方便地把自己公司通過網絡介紹給所有入網用戶,以宣傳公司及產品。例如,美國爵士樂迷傑森·奧利對音樂商店可選購的作品大多感到失望,因此提出了創辦電腦網絡商店的設想,銷售美國製作的所有爵士樂唱片和2000張進口唱片。這種商店的優點在於它無需支付房租,也無需存貨。購物者隻要輸入CDnow(CDnowcom)的指令就可以接通經銷商。大多數唱片24小時內送到顧客家門口,加上廣告收入,1996年,CDnow業務的年營業額已達到600萬美元,營業毛利為18%,收入比上年明顯增加。人們對互聯網絡貿易潛力的估計,從目前的5000萬用戶增加到2000年的3億,貿易額也將由現在的13億美元增加到1500億美元。
(3)知識經濟是一種創新型經濟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勞力經濟和資源經濟的發展固然離不開創新,特別是資源經濟在其發展曆程中,每一次創新,如石油資源超越煤炭資源,石油化工超越煤炭化工,內燃機技術超越蒸汽機技術等等,都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這些技術創新所經曆的時間相對比較漫長,範圍相對比較有限。而知識經濟時代的技術創新速度大大加快,範圍將涵蓋全社會,技術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動力。中國科學院提供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知識經濟正在逐漸成為國際經濟的主導,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科技的發展將更加迅猛,技術革命向產業革命的轉換周期將更短。在這樣一個新技術不斷出現,落後技術迅速被淘汰的社會中,一個企業的競爭力的大小,取決於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一個缺乏創新能力的企業,將失去存在的根基。據科學家的研究,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世紀初為5%~20%,70年代至90年代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聯網後,將提高到90%。這就說明,在技術和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的知識經濟時代,“不創新,就滅亡”,惟有全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製度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以及將這些創新互相結合,並形成一種持續創新機製,使技術與經濟、教育、文化有機結合,綜合協調,一體化發展,才能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
(4)知識經濟是一種智力支撐型經濟
知識經濟亦可稱智力經濟,它是一種以智力資源的占有、配置、生產、分配、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在傳統經濟發展中,大量資本、設備等有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而在知識經濟中,智力、知識、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應用知識提供智力、添加創意成了知識經濟活動的核心問題。財富和權力再分配取決於擁有的信息、知識和智力。智力是凝聚、表現於特定人才和技術之上的創造能力和拓展能力,其主要形態是特定知識及其開發和運用。智力既是個人的特殊財富,又是企業擁有的一種資本。智力資源的多寡,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程度的高低決定著企業麵向未來的競爭優勢。正是智力資源對於經濟發展的特殊重要性,現在世界各國對於智力資源的開發越來越看重。一方麵強調對知識和人才的管理,對發揮組織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的智囊作用給予高度重視,甚至連企業都被看成是“學習型組織”,要求員工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和自學成才;另一方麵,在企業或組織中推崇人本管理,創造一種使員工精神愉快,關係和諧的組織文化和工作氛圍,既強調對員工的物質鼓勵,又重視對員工的精神激勵,從而使員工願意為組織工作,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智力。
(5)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經濟
工業革命之後興起的資源經濟,創造了日益豐富的物質財富,社會經濟發展獲得了空前的速度和規模,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達和繁榮。但是,工業社會中技術發明的指導思想是單一地、盡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得最大利潤,而不考慮或極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資源經濟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依賴和消耗,嚴重汙染了自然環境,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從而損害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危及人類的長期發展。知識經濟產生在多種自然資源近乎耗竭、環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時代,它把科學與技術融為一體,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科學、全麵的認識。事實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僅僅對環境汙染進行控製是不夠的,必須在能源、運輸、製造業、建築業和農業技術等方麵進行全麵徹底的改革。這就要求以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使人們能夠更有效地使用能源,用清潔可再生能源代替礦物燃料,研究開發效率更高的材料,實行封閉的工業生態循環,把汙染控製在第一發生現場。知識經濟,將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自然資源來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