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風起雲湧(1 / 3)

電子商務風起雲湧

電子商務,因交易主體之差異,分為“消費者和企業之間”與“企業之間”兩種體係,前者以零售業與服務為主體,後者為企業本身。要考慮產業與業種之特征,並因其網絡特性,可再分為“開放網絡型”與“特定企業間型”兩種。

消費者與企業之間,利用因特網等,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其發展的前提為家庭個人電腦的普及,升高“假想購物商品區”之商業空間魅力,又利用信用卡之連線清算實用化,更加速“假想購物”之進展。運用因持網的郵購,其最大特征為消費主導性,掌握在買方的消費者手中。因此,根本改變了因特網上的零售商顧客推銷方法,也就是改變為消費者主導之“個人行銷”導向。

“企業間電子商務”以“生產、籌措、運用支援綜合信息係統”(cALS)或“電子資料互換”(EDI),運用資料交換或資料庫,以推動零售商、批發商或廠商的“商業步驟重整工程”(BPR),實現大幅度業務合理化及成本削減。更重要者為由多數企業進行共同工作。

因特網之全球性普及,眾人不受時間及空間之拘束,而更為自由與迅速地交流信息,因而同時誘導產業結構的變化。此外,個別企業的行動規範也引起很大的改變。因為土地、勞力、資本等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大量移向“信息”,所以在“網絡”上取得資源,就有重要的意義。更多的人基於自己的觀察力,創造事業的機會大增,在此狀況變化之中,相繼設立新的企業,成功地實現快速成長。

隨著高度信息化社會的來臨,產業組織將麵向“開放型、網絡型導向”發展,這是必然的,也是協創性競爭所發展的結果。因此,21世界之社會體製,將是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共存與融合,以因特網之“電子商務”為社會基礎,重新塑成社會係統。

1揭開電子商務的麵紗

電子商務是什麼?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就連掀起世界電子商務大潮的計算機業兩大巨頭也提出了兩個不盡相同的概念,IBM公司提出了e-Business,而HP公司則幹脆提出了E-World,實際上其核心都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出現僅有幾年的時間,是一個非常前衛的觀念。作為一個新觀念,它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還在發展和成長的過程中。電子商務概念的最終形式,以及它作為一個科學概念所具有完整的內涵和外延,現在來界定它也還為時過早,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人們心目中對電子商務盡管有這樣或那樣的差別,其基本的樣子是一致的。目前,在國際上比較普遍看法是,電子商務是指以國際互聯網為主的各種計算機網絡上所進行的一切經濟和商業活動,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應用。本書所指的電子商務也是這個含義,有人也稱之為廣義的電子商務。至於狹義的電子商務是指在計算機網絡上所進行的商貿交易,如網上購物、網上貿易等等。很顯然狹義的電子商務是廣義的電子商務最核心的內容。

也許人們眼光更多的是集中在電子商務的實踐,對於電子商務的概念和理論留給學者和研究者去思考。為了更清楚地理解今天的電子商務,有必要去回顧一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曆程。

電子商務誕生於本世紀的70年代。當時世界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國際貿易空前活躍。眾所周知,從事國際貿易買賣雙方是處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貿易雙方往往不隻是簡單地直接麵對麵進行買賣,還需要金副機構為其提供擔保,這樣在貿易雙方和銀行三方有大量的文書憑證往返。隨著全球貿易的急劇增長,國際貿易中的各種貿易單證、貿易文件也快速增長,解決這些大量繁重的工作越來越顯得重要了。另一方麵,在70、80年代計算機大量普及和應用不斷深入,計算機的功能也是飛速提高,計算機應用也逐步從單機應用向係統應用和網絡應用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通信的發展也突飛猛進,為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於是,電子數據交換(EDI)和電子資金傳送(EFT)逐漸發展起來了,這也是電子商務的雛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更趨一體化,世界各國市場的地理界限越來越淡化,經濟活動受到地理和時間的約束也隨之減少。國際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進入了發展時期。

電子商務可以根據其對象不同進行分類,一般地可分為三種類型:企業內部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和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

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是指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過程,主要是對企業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企業內部的電子商務是在企業管理信息係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較有效也是最流行的手段是企業內聯網(Intranet)。內聯網可以用來自動處理從采購、生產、銷售、服務以及企業內部事務管理等所有的經營活動,處理各種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業務信息流,它強調的是企業內部的交流,當然這裏的企業並沒有距離空間上的限製,不一定要求企業各個部門都在同一個地方,可以是諸如企業集團,它擁有眾多的分支機構,但每個分支機構都是由同一個企業內聯網連接起來。通過企業聯網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使企業以更快的速度對市場作出反映,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內聯網使企業在各個方麵節約大量經費,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最為重要的內容。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最為常見的是企業之間的貿易全部數字化和網絡化了。僅從貿易前、貿易中、貿易後三個階段來看,電子商務比傳統商務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企業進行貿易前,企業可以在國際互聯網或其它各種專用商務網絡上發布和尋找交易機會,通過交換信息來比較價格和條件、了解對方國家的貿易政策、選擇交易對象。在貿易中,主要指合同鑒定後的商業貿易交易過程,與傳統的商業貿易一樣,也涉及到銀行、運輸、稅務、海關等部門,不同的是在傳統商業中的單證在這裏卻全部電子化了,其核心業務是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資金轉送。在貿易後,交易雙方都辦完各種貿易手續,商品交付運輸公司起運,這時主要內容是通過網絡來跟蹤貨物,而銀行按照合同,依據提供的單位支付資金,出具相應的銀行單證,實現整個交易過程。

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子商務是人們、最為熟悉的電子商務中的一種類型,也是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電子商務形式,同時也是最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地方,因為一般人聽到電子商務就以為是通過國際互聯網來買東西,網上購物就是電子商務。確實,網上購物是電子商務的重要內容,但不是電子商務的全部內容,它僅僅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這種類型的電子商務。目前,在國際互聯網上開辦的形式多樣的虛擬商場都屬於這一類型。這一種類型的電子商務有時也會稱之為電子零售業。隨著國際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麵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也將越來越普及,規模和範圍將不斷深入,其應用也將會越來越廣泛。

電子商務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展開,世界各國和地區正在積極地推動電子商務向前發展。電子商務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深刻而廣泛的。

電子商務創造大量商機。世界上的眾多公司已經在國際互聯網上為出售或購買商品提供服務,開展的各種形式電子商務活動加強了公司內部、客戶、銷售商、供應商甚至是股東之間的聯係,提高了公司的經營運作效率,做成了更多的買賣。通過電子商務,公司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企業開發潛在市場創造了條件。

電子商務改變了商務活動的方式。傳統的商務在人們頭腦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比如顧客到百貨商場去,從一個一個貨架上一件一件地去尋找他所要的商品,但在電子商務模式下就完全不同了,顧客隻需在家裏的計算機前輕輕地點一下鼠標就可以從網上買到自己心愛的東西;再如,傳統的貿易總是與談判桌前雙方唇槍舌劍聯係在一起,甚至還有爾虞我詐,但在電子商務條件下,更多的是公開透明,買方是如此,賣方也是如此,消費者是如此,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都是如此。

電子商務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網上購物是足不出戶,買遍世界,人們的選擇餘地大大增加,地理空間和時間的限製大大減少,人人都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公民。同時消費者還可以以一種十分輕鬆的自助式的方式來完成交易,給人們以更大的自由,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素質。

電子商務將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

2電子商業

靈活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可以支持眾多企業可能需要的各種附加功能,並有效建立電子銷售渠道,適應日益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在中國,人們一談到電子商務就會想起世界信息行業的巨人IBM,正是IBM的產品和技術方案,向人們展示了電子商務並不遙遠。IBM的零售業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專注於企業自身的基本業務,進行諸如網上信息發布、訂單獲取、售後服務等,同時又以自身高度的安全性解除了他們對於網上交易風險的擔憂。

IBM前不久完成了業界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電子商務與企業經營”的調查研究。通過對全球170多位企業的高級決策主管進行訪談,對550多位高級主管的問卷調查以及400多人次的各種工作會談,IBM發現,在實際工作中,電子商務的確能夠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革命性的競爭優勢。

對於中小型的零售企業而言,如果能夠擁有更多的固定消費者,就能夠很大程度地增加銷售額,從而推動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為了留住老客戶,開發新客戶,很多企業采取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客戶優惠等措施,而這一切都必須花費大筆資金,因此傳統的營銷方式對他們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電子商務強調電子化營銷。許多企業之所以采用Internet,就是因為它提供了經濟、有效的方式加強同客戶之間的溝通。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商務形式改變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使企業在與商家經營的同時,增加了一個信息提供者的角色,為與客戶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如果普通消費者想跨越國家、地區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首先,他必須知道千裏之外有什麼商家、有什麼商品,然後設法同該商家取得聯係,支付資金而得到商品,這在以往需要費盡周折。而商家也無法得知什麼樣的客戶需要什麼樣的商品。今天,Internet將世界聯成了一個新型的超級大市場,基於網絡計算的電子商務充分利用了網絡全球性的特點,商家和客戶都在市場中尋找自己之所需,這就是為什麼電子商務能使人怦然心動的理由。商務活動通過Internet來運行,主要優點就是成本低廉。對於遠距離的商務操作過程,其信息傳遞的成本、效率較傳統方式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網絡共享也極大程度地減少了重複作業。

作為新興的一種電子商務模式,美國的一些經營者為了拓寬網上市場,目前正在成立網盟,大舉進行網上聯合,站點之間進行合作,借助巨大的網絡資源進行市場推廣和產品營銷。著名的Amazon網上書店在聯合營銷網上已經布滿了數十萬個站點;網上音樂零售商cdnow的在線營銷夥伴達1.1萬個;另外有家網上海鮮公司正在借助數百家站點加盟的營銷網兜售龍蝦。據稱,如果該公司一天能做成40筆生意的話,約1/10的銷售量是網盟的功勞。

傳統的交易方式,從廠商到各級經銷商是環環相扣的鏈式結構,每個環節都是通過授權代理完成的;而每個環節的利潤並非來自真正的消費者,而是從直接的子級成員中抽取,市場營銷更像金字塔結構。網站卻不一樣,Internet創造了一個扁平化世界,經營者無需授權代理,網盟中所有成員都在一個層麵上從事營銷。據統計,1998年底,經網盟進行的市場交易額將達到58億美元,約占整個電子商務貿易額的11%。

Intel在1998年底透露,其電子商務站點在開通的第一個月營業額就達到10億美元。該站點是一個自助式的Extranet站點,它為客戶提供產品目錄和供貨反饋。與其他商業站點有所不同的是,大多數著名廠商對電子商務都采取小心謹慎的態度,從小作起,而Intel從1998年7月開辦該站點時,就決定將商務活動立即轉移到網上。這個站點重點是獲得產品和客戶支持,包括cPU、主板、各種芯片和存儲器,其連接了世界範圍內200多家中小商業客戶,這些客戶通過瀏覽器輸入訂單,由此代替了以往大量用電話、傳真與Intel進行商業往來的客戶。而對大型企業則直接采取EDI形式進行聯係,這主要是通過一個稱為Supply Line Management係統實現的,它使Intel可以通過Internet連接到客戶的工廠,從而掌握零部件的消耗量。Intel站點月營業額10億美元的數字使Intel高居電子商務站點銷售的榜首,這對其他大戶(cisco每月營業額大約4億美元,而Dell則為每月3億美元)是個巨大的衝擊。

Yahoo!公司與Onsale公司簽訂協議,共同開展在線拍賣服務,服務範圍包括2000餘類商品。IBM公司也出售為全球客戶提供連接服務的全球網絡。Bay網絡公司通過在線方式銷售自己的產品,它設立的站點將使合作夥伴更容易與之開展業務,通過在線方式訂購Bay產品的經銷商可以直接與分銷商聯係,根據自己要求設置產品,獲得定製產品的信息。

在我國,電子商務已經提到議事日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卡工程本身就是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應用試點,並已取得顯著成效。金卡工程是以數字貨幣應用作為重點啟動的。截至1997年底,首批12個試點省、市全部實現了自動櫃員機ATM與銷售點終端機POS的同城區跨銀行(包括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各商業銀行)聯網運行和信用卡業務的聯營,這中間包括了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轉賬EFT等實際運用,而實現的關鍵在於12個試點省、市都建立了信息交換中心(或稱金卡網絡交換中心等)。可以看出,金卡工程的建設為實現網上支付和資金清算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比如,上海市商業增值網已經鏈入金卡網絡,這使得全市近百家大型商戶建立了計算機管理係統,並與金卡網絡相連;此外,中小型商場和超市、連鎖店普遍采用了收款機,可全麵受理信用卡,初步具備了發展電子商務所需要的基礎條件,盡管這些與電子商務的全部內涵相比尚有一段距離,但畢竟向電子商務的最終應用跨出了很大一步。

上海商委商業信息中心采用美國cA公司Jasmine多媒體數據庫開發的網上商場購物係統,在上海億祥購物中心已正常運行了3個多月,有2萬多人次訪問了該係統。正式注冊客戶達500多人,實現購物訂單超過50人次。據了解,由於Jasmine多媒體數據庫是一個易於擴展、開放、操作簡便的係統,具有支持交互多媒體和大量商業事務解決方案的特點,有該數據庫架構的電子商務係統能實現聲、像、數據的同步實時傳輸,使用戶有身臨其境購物的感覺,同時商場雇員可遠程管理網上商店,實時更新商品信息、修改價格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