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與企業組織結構變遷
任何經濟協調及增長功能都是通過組織結構實現的。經濟組織的演變是經濟製度變革的結果,同時,又是由生產要素的性質及其組合方式所決定的。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革命的推動下,經濟組織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可以認為,網絡經濟正在強有力地挑戰原有的傳統經濟組織,並成為新型經濟組織的催生劑。
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組織結構的特點
既然網絡經濟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那麼經濟活動企業組織結構也必然會產生根本性的變化,網絡經濟下的企業組織結構呈現出新的特點。
1企業組織結構由“金字塔”式轉向“扁平盒子”
在工業經濟時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產業鏈越來越長,企業為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往往采用集中決策,規模生產。汽車工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管理學上最著名的泰勒製就產生於汽車工業,“流水線生產”、“批量生產”等管理概念就來源於此。為適應規模化大生產的要求,必然將生產的環節分解得極為細致,另一方麵,要對企業生產整體控製,必須要有一個管理層對各個分散的生產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樣的原因,管理層也必須分不同的層次。於是,企業組織結構就像一個金字塔,在塔尖上就是董事長、總經理,下麵就是分公司經理,往下就是部門經理,再往下是班組長,最底層是工人。一般來說,處於塔尖的企業決策者與在金字塔底部的生產第一線工人之間沒有多少直接聯係,企業決策的指令是通過中間一層層的管理層逐級下達,最後落實到生產上,生產一線的信息也是通過中間的管理層逐層上報,直至企業決策者。這是一種垂直的集中式管理方式,它對工業化大生產是很有效的。
但是,在網絡經濟環境下,工業化大生產將會被按需生產所取代,規模生產讓位於目的明確的小批量生產。目前,世界上流行的一種“柔性生產線”就是突出的例子。日本的一些汽車製造廠根據市場需要,將原來一條生產線隻能生產一種型號汽車進行改造革新,在一條生產線上可以裝配幾十種汽車,可以根據顧客的不同要求作出不同的調整。這些柔性生產線都是通過計算機網絡係統進行控製,根據需要來自動控製設備和調節生產線上的各種生產活動,使原來主要用於大規模生產的生產線“柔性化”,適合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
網絡經濟是一種直接經濟,它與中間環節是格格不入的。原先迂回產業鏈被拉直了,供與求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空間上和時間上的迂回消失了,那麼,原來因迂回而存在的企業組織中的管理中間層也將隨之消亡,“金字塔”將要塌下來。企業決策者將從高高的塔尖走下來,直接麵對被管理者,直接麵對工人,直接麵對員工,進行直接管理。也就是說沒有中層幹部了,總經理下麵就是員工,沒有什麼部門經理、項目主管之類的中間夾心層,也不再采用層層負責的管理模式。於是高高的“金字塔”變平了,成為一個“扁平盒子”。
網絡經濟下企業組織結構由緊密型轉向鬆散化。新的企業實體將選擇更為鬆散的組織形式,不管是實際意義的公司,還是虛擬企業,聯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紐帶,或許就是單純的經濟意義上的供需關係,企業間其它的聯係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的了。
2企業組織結構從大型走向小型
在傳統的工業經濟時代,企業家的努力方向就是將自己的公司不斷擴大,開辦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企業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企業就越成功。大多數的企業家都夢想自己有朝一日登上世界最大企業家的排行榜。
但是,近年來一個新的法則正在興起,“小型化更精彩”。美國矽穀地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矽穀是小公司的天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矽穀,三、五天之內就有幾家公司開業,十天半月也保證有公司關門,新開業的或者是關門的企業幾乎都是小公司。矽穀中的小企業大都是專業化高科技公司,常常是一項新技術、一個新成果、一個專利的出現就預示著一家新公司的問世,如果新產品推向市場後得到市場認可,新公司就能夠生存下來,否則就隻有關門了。小企業靈活性很大,充分顯示出船小好掉頭,迅速適應市場變化的特點,增強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能力。矽穀裏企業的生生滅滅過程,也是矽穀活力的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