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要在現實中做些什麼,真正的隱者能有幾人?走進容易,脫身難,名利的陷阱古來有多少人明知是陷阱也偏要上前一試?又有多少人為了爭名奪利而千方百計、喪盡天良卻為苦苦得不到而抑鬱呢?
其實名利能帶給人們榮耀,能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名利卻不是無憂、快樂和幸福的必經之路。與其在名利之間糾結拉扯,不如認真地完成曆史和生命賦予你的使命,在適當的時機退去,所謂的快樂無憂的神仙,大抵也就不過如此吧。
自己搞不好,別人才乘機而來——聽南懷瑾講清洗內部
很多人喜歡抱怨或者把失敗的因素都怪在其他方麵,就是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實際上,多數的失敗都是因為自己,別的因素都是借口而已。自己弱的時候,別人自然變得強大起來。所以,人生在世,要學習,要自強,而自強不僅包括做事的學問,同時也包括為人的學問。自己強大起來,他人才沒有可趁之機。
加強自我修養才能沒有過失
南懷瑾先生說,水果爛時,是從裏麵爛起。這就是說,做人也好,醫學也好都是一樣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
俗話說,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學做人開始的。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還談什麼事業?荀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明確提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到了宋代,更是有人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立德放到了一個基礎地位,先有高尚的品行,然後在事業上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一個人的品行、德行就是“德”,自古“才”與“德”並重,形容一個人最好的詞語就是德才兼備。所以,要獲得成功,首先要以德立身,這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內在素質。
瑞士有一家鍾表店門庭冷落,很不景氣。一天,店員貼出了一則廣告,上麵說: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時不太精確,24小時慢24秒,望君看準擇表。
廣告一經打出,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更有店主的好友打電話詢問。店主坦率地說:“誠實是我開店的原則,我不會為了個人私利而損害大家的利益。”
出人意料的是,廣告打出不久,表店的生意開始好轉,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很快銷完了庫存積壓的手表。
正是因為店主有著非同一般的品格,他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很多顧客正是被店主誠實的做人態度所感動才來光顧此店的。
富蘭克林是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民主主義者、著名的科學家,一生受到了無數人的愛戴和尊敬。但是,富蘭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無法與人合作,做事經常碰壁。後來,富蘭克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為自己製定了13條行為規範,並嚴格地執行,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1.節製:食不過飽,飲不過量,不因飲酒而誤事。
2.緘默:講話要利人利己,避免浪費時間的瑣碎閑談。
3.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條,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時間表,辦公桌上永遠都不零亂。
4.決斷:決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須準確無誤地履行你所下定的決心,無論什麼情況都不要改變初衷。
5.節約:除非是對別人或是對自己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否則不要亂花錢,不要養成浪費的習慣。
6.勤奮:不要荒廢時間,永遠做有意義的事情,拒絕去做那些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事情,對於自己人生目標的追求永不間斷。
7.真誠:不做虛偽欺詐的事情,做事要以誠摯、正義為出發點。如果要發表見解,必須有根有據。
8.正義:不做任何傷害或者忽略別人利益的事。
9.中庸:避免極端的態度,克製對別人的怨恨情緒,尤其要克製衝動。
10.清潔:不能忍受身體、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潔。
11.鎮靜:遇事不要慌亂,不管是普通的瑣碎小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12.貞潔: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於身體健康或者是為了傳宗接代,盡量少行房事。絕不做任何幹擾自己或別人安靜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損於自己和別人名譽的事情。
13.謙遜:要向耶穌和蘇格拉底學習。
荀子說過:“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人的力氣不如牛大,跑起來沒有馬快,但牛和馬卻被人役使,為什麼呢?“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因為人與人之間懂得相互協作。社會是人和人之間各種關係的組合,孤立的個人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做不成任何事。人之所以能移山填海,上天入地,創造出許多偉大業績,隻是因為人能“群”,而其基礎就是修身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