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的智慧,是中國人生存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國學的智慧,體現於偉大的、悠久的中國傳統,濃縮於古聖先賢貢獻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凝結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禪宗等思想文化形態,並滲透在中國人的全部生活中。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國學的智慧,就是中國人琢磨出來的活法。讓我們在南懷瑾大師的引導下去尋回我們溫暖可靠的精神家園。
南懷瑾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1966年,南懷瑾配合台當局,推動“中華文化複興”運動,倡導“倫理道德”。他和錢穆、胡適、林語堂、牟宗三、唐君毅等在中國台港兩地往來闡述傳統文化。後來,他又在台設“老古文化事業公司”、“十方書院”等文教機構,傳揚文史哲佛學說,提升民眾文化水平。人們尊稱他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禪宗大師”和“國學大師”,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的人物”。南老的國學修養深厚,他一生涉獵極廣,諸子百家、拳術劍道、文學書法、詩詞曲賦、醫藥卜算、天文曆法都有研究,並深得其精髓。更為重要的是,他是少數幾位精通儒、道、佛三教經典的大師之一。他天資聰慧、求道精神加上對生活的感悟,讓他將這三門學問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推進了一大步。更難能可貴的是,對這三門學問,他沒有從理論到理論進行演繹,而是從理論到生活進行透解。
他就像一個布道者,把老子、莊子、孔子、孟子、釋迦牟尼的智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一一講來,並且妙趣橫生,為我們打開了通往這些文化瑰寶內涵的大門。南懷瑾在自己的著作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國學中的思想精華,化深奧晦澀為平易曉暢,從而讓人們對國學中的人生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聽南懷瑾講國學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他對中華傳統典籍作了一個重要引導,他的講解生動有趣、博大精深。他在儒家文化方麵的代表作品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其中刊正了許多以往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在道家方麵,南懷瑾的書籍在中醫學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階,如《老子他說》《莊子諵嘩》、《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中國道教發展史略述》、《易經雜說》等。在佛學方麵的作品有《金剛經說什麼》《圓覺經略說》《如何修證佛法》《藥師經的濟世觀》,南懷瑾可說是密教準提法在中國台灣、香港的重要推動力。本書涵蓋了南懷瑾先生有關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和《易經》《黃帝內經》以及禪佛等著作中的精華觀念和講解,甄選了南懷瑾先生國學經典著作中的原話作為每一章的標題和主旨,並加入了新鮮的、貼合當下人們生活的案例加以闡述,力圖將晦澀難懂的國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解讀出來,同時再現南懷瑾先生的經典闡釋,盡量保持他的風格。本書針對現代人閱讀國學經典與快節奏生活之間的矛盾,延續南懷瑾先生生動、幽默、經史參合的解讀方式,直麵現代人在生活、學習、工作、為人、做事、感情等方方麵麵的困惑,讓讀者在聆聽南懷瑾先生講述國學知識的同時,也為自己解除心靈的困惑找到正確的指引。
正如南老所言,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民族是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失去本民族文化支撐的人也是難以贏得他人敬重的。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土壤,不論男女老幼每天都需要從這“土壤”中汲取養分。我們不應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樣漫無目的地漂泊,內心充滿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傳統文化的回歸。國學就這樣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養分,各取所需。在南懷瑾先生的講解下,國學對於我們為人處世的引導,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它的深邃與寬廣,而它對我們心靈的蕩滌與關懷,又使我們感覺他離我們很近,溫馨而質樸,毫無艱深晦澀之感。聽南懷瑾先生講國學,就如同用雙手輕輕撫摸心裏最深層的秘密,或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禪宗裏拈花微笑般默契與隨意,一個頓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諦,走進了我們文化紮根的沃土。
人生路上,讓南懷瑾先生告訴我們怎樣通過品儒釋道、參禪悟佛、解讀《易經》和《黃帝內經》的奧秘,在紛繁的世界中沏上一壺香醇的茶,靜待茶香沁入心脾。煩躁生活,讓我們在一個個心靈小故事中,品味國學經典的魅力,汲取一捧清泉,漸漸地沉澱煩惱,滌蕩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