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會管理與分析的新視角(1 / 2)

企業財會管理與分析的新視角

企業財會管理所麵臨的挑戰與改革要求

1.經濟體製改革對企業財會管理提出的挑戰

企業的財會管理與經濟體製改革的總體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係,經濟體製改革對企業財會管理提出了一係列新的挑戰。

(1)思維觀念的挑戰

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企業經營越搞越活,麵對市場經濟與經濟效益的諸多重要問題,如市場、營銷、籌資、成本、盈利、風險等等,要求企業財會人員必須改變舊的思維方式,善於以新的觀念意識去開拓工作,實施管理,如現代企業經營的市場觀念、等價觀念、競爭觀念、時間觀念、效益觀念、節約觀念、盈利觀念、法製觀念等。

(2)管理製度的挑戰

麵對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財會人員要以正確的改革思路為指導,明確改革總體目標,改革管理製度,完善工作體係,提高人員素質,使財會工作的有關製度適應改革需要,促進改革發展。

(3)管理方法的挑戰

財會工作具有很強的實務性,應當使財會工作管理辦法不斷發展和完善,力求使預測決策做到超前化、科學化;管理手段達到係統化、高效化;過程控製實現嚴密化、最優化;責任考評保證數量化、客觀化。

2.企業財會管理改革的要求

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要求,推進財會改革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明確改革總體目標

財會改革應以市場經濟的理論正確處理企業微觀管理與國家宏觀調控的關係,使財會改革與財稅體製、金融體製、價格體製、物資供應體製等方麵的改革協調一致,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這一新的財會模式會計製度。同時不斷完善財會法規體係,建立會計準則,形成係統高效的財會信息網絡。

財政部頒發的《會計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到本世紀末,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會計模式的基本框架。其基本特點是:第一,初步建立以時間管理為主,法律、經濟、行政手段並用,有利於改善和加強調控,同時可以充分發揮地方、部門、基層單位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會計管理體製;第二,初步建立標準科學規範、內容客觀真實、反映迅速及時,滿足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運行需要的會計信息管理體係;第三,初步建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強化經濟管理為中心,有利於完善經營機製的基層單位會計管理體係;第四,初步建立以注冊會計師為主體的社會審計監督和會計谘詢、服務體係;第五,初步建立會計人才的評價、選拔和培訓體係。

在實現以上目標的基礎上,再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形成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會計模式,實現會計的現代化、法製化。

我國會計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應當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不斷提高會計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服務水平;堅持強化會計管理職能、促進雙增雙節、提高經濟效益的指導思想;正確處理會計改革與會計發展的關係,做到以改革促進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和深化改革,實現改革與發展的有機結合和統一;堅持會計的科學性和獨立性,注意會計改革本身各項措施的配套,保持會計工作的正常秩序;認真總結建國以來以及現實工作中的基本經驗,堅持和發展有利於強化會計核算和監督,有利於吸引廣大職工群眾參與核算和管理的部分,同時,注意借鑒國際上科學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結合國情,為我所用。

(2)改革財務管理體製

我們要進一步改革財務管理體製。財政部門對全社會的會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結合政府部門機構改革和轉變職能的要求,調整中央、地方、部門之間以及各級管理機關與基層單位之間在會計管理方麵的權責關係,調動和發揮地方、部門管理會計工作的積極性。要加強各級會計管理隊伍建設,健全機構,充實人員,提高素質,完成會計管理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