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吳山漫步喜報傳(1 / 2)

臨安,吳山,皇家花園。

一場小雨剛過,淡青色的石階如洗,空氣清閑如飴,百花盛開。

趙構離開嘈雜的大殿,登上吳山,站在石台上,遠望西湖,蘇堤春曉,遠山如黛,而湖麵上船如星點。

空氣中花香陣陣,趙構深深地吸了一口,吐出滿腔的鬱悶,想起剛才殿上眾臣的爭吵,想起了秦檜。有秦檜在就好了。

趙構想起了往事。

想當年靖康之變,自己作為質子從金營時出逃,好不容易找到一梢公渡自己過江(這就是傳說中的泥馬渡江),逃回到了江寧。想不到這時在汴京在皇爺爺、父皇、兄弟一家上上下下包括一京城的一幹大臣一萬多人,都讓金軍一窩端了。自已作為皇家直係的唯一的幸存者,得登大寶。天降大喜啊。作為一個王九子的他是做夢都沒有夢到過事。

可是,金軍宗翰你好歹給我留幾個中用的大臣啊,做為皇帝身邊麻雀兩三隻,蟑蟲四五條,而大兵壓境,危機重重。國庫又分無分文,群賊蜂起,內交外困。一個皇帝連個安全的存身之處也沒有。在金軍的追捕中,一幹人逃到了海上,方躲過危機。

自己十六歲封王就出了京城,那些人能用,那些人有才,什麼樣人忠心,什麼樣人奸滑,那是兩眼一摸黑,啥也不知。想想在京兆府的李綱總該能用吧,文武兼備。升了他做宰相,可他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這個不行,那個不對,一心想著與大金對挑。自己怎麼說也是二十歲了加冠了的成年人。

國家亂成這個樣官家的話都傳達不到州縣去,糧錢也收不上來,隻管向咱家要錢要糧、要軍備,這是你作為宰相要做的?古話說攘外必先安內這句話都不懂嗎?所以咱家隻讓你做了七十多天的二把手。到現在許多人還說咱家不會用人。

外人不敢亂用,隻能用自己熟悉的人,他們差是差一點,以為朕不知道嗎?要不你們坐這個位子試試?最可狠的是那個太學生陳東,竟上書說什麼“論李綱不可罷,黃潛善、汪伯彥不可用,乞親征,邀請二帝。”要親征,不是不可以,朕能開弓一石有五,要說熱血朕滿腔都是,可皇家隻存自己小豆芽一根,滅了,趙家的根基就沒有了,沒了趙家,這國乍還是大宋朝嗎?更可氣的是說什麼要迎回二聖,這話說說也無不可,可是一時半會如果能迎回來,當時也不會破城被挷了。再說,迎回來,朕與之如何想處?

因用了王淵、康履、曾擇等親近之人,苗傅、劉正彥兩將竟作亂迫朕退位,自己再差,有三歲無知小兒差嗎?不過是有兩有野心而又無能、無膽之輩,朕當時看了肚子裏就發笑。後世也竟有人說什麼苖劉之變隻是讓自己不要用庸人,真是可笑,天下之大,無其不有,苗劉的野心昭然若竭。

秦愛卿檜是個能人,紹興元年歸來,不長的時間,就把朕的朝廷整治的井井有條,什麼事辦起來都得心應手。他的整頓政治、平內亂、整軍備,紮實基礎,以利再戰,正是我想的,可世人隻感情用事,打呀、打呀,亂打一起不是讓人一招立斃嗎?

可剛過了幾個舒心的日子,國庫剛有點存糧,多了兩個銅板,他們的心也不安定了。特別去年,李橫、鎮撫使翟琮北攻敗下陣來。還丟了江北的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