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前校尉!”
“未將在!”
“你帶一小隊人前去查實熙河情形,越快越好!”
“得令!”
話說吳玠發出求援信已有幾天,但現在音信皆無,吳玠心裏很不踏實。
吳玠、嶽飛都曾是王彥的手下,相當年靖康之時王彥帶領七千人過河抗金,受到各方義軍的支持,作為義軍“八字軍”的首領部隊發展到十多萬,但是朝廷忌諱他的兵力多勢大,讓他交出兵權到杭州述職。張浚出任川、陝、京、湖宣撫使,籌劃定平之戰時,提拔王彥為前軍統製,這才又帶兵打仗。可是當張俊要打算與金軍在富平與延安決戰時,王彥對張俊進言,說:“在陝西兵將,五路各自為陣,上下之情也未通達,而金軍騎兵適宜在平原上作戰,我們無法抵擋,不如利用利用地形、天險拒戰。這樣的決戰如果敗了,會導致五路丟失,後果非常嚴重。”但是,這時張俊已聽不進任何進言,這一句話,導致他又離開了軍界,被張俊調到了金州(現安康)做了知州。
上年初(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撒離喝進攻關中的時候,王彥就是這金州的知府,但他手上沒有多少兵,被金軍大軍攻城城破。撒離喝退走後第二個月,王彥想收複自己的治所金州,收羅了一些殘兵敗將,並向吳玠借點兵馬,可吳玠已因為和尚原的勝利升任了鎮西軍的節度使,官比王彥大也沒借兵給王彥。王彥沒辦法隻有領著二三千人去就跟劉豫的部將周貴打,打敗並收複了金州。
王彥現手下也有幾千兵,但也隻夠守這饒鳳關金州。而上次城破、關破的教訓曆曆在目,沒有兵,在這個社會那是什麼也幹不成,再說這金州和饒鳳關也是軍事重地,自然少不得一定的兵力守衛。所以他就沒有同意吳的借兵求援的要求。可這一次拒絕,一年後就受到了報複,這是後話。
西部在成縣的守將關師古,是宋軍熙河路馬步軍總管,手下有一萬五千多人。這金兀術攻下鐵山後,就派劉豫的四川招撫使劉夔帶了一萬五千人,從故道縣(現兩當)向成縣進攻,關師古在左要嶺阻擊劉夔,但是關師古打打小兵小將可以,譬如,1131年關師古與王彥打敗偽齊郭振率領的數千騎兵,活捉郭振,收複了秦州。但是這一仗是王彥指揮還是關古師指揮就不知道了。反正,這一仗,與劉夔對挑,兩人兵力差不多,但關古師敗了,而且自己也被劉夔抓住了,也就投降了劉夔。
關古師投降後,劉夔就派他去說服手下副將於新投降,對這種大宋的叛徒,於新沒理他,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於新看到關古師投降了劉齊,而成縣也沒有守衛的價值,就和手下的幾個將軍帶著近一萬的敗兵投奔了吳玠。
吳玠剛收到王彥給他的信,信中說饒鳳關和金州是如何重要,他人少沒有部隊可派,正自生氣,忽然聽到於新帶著人過來投奔,大為振奮,剛才沮喪的心情一掃而空。過了一天,在劍閣的劉錡也帶了三千兵過來支援,吳玠心裏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