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回京都皇帝擬嫁女(1 / 3)

以為第二天就能見到西夏的皇帝李乾順,但想不到,這高寵一等就等了三天。

這還得從三公主說起。

西夏王李乾順有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大兒子也就是前太子李仁愛和大女兒李明心是遼國公主、皇後親生。1125年遼被金平後,太子仁愛不肯降金,憤恚死了,皇後耶律南仙由於母國滅亡,愛子夭亡,怪崇宗李乾順無情無義,絕食而死。而長公主明心在遼滅國前的兩年嫁給大遼的大將耶律大石。耶律大石是一個有決斷的人,在金朝滅遼後,很快地退往了西北,在西北召集殘部建立西遼。長公主明心也被耶律大石帶到了西遼,但西遼的皇後是蕭塔不煙,明心不過是一個妃子,由於西夏背叛了遼國,明心雖為妃子,但地位不如一個宮女。

二公主明月,是三公主的親姐姐,與現太子仁孝都是漢人曹妃所生,但大金的大元帥完顏宗翰,聽說二公主長的美麗,並已長成,派使者向西夏求親,李乾順不得已,隻有把公主明月送到西京給宗翰做了小妾。這件事想起來就讓李乾順心痛。這個駙馬年紀比他這老爹還大兩歲不說,娶西夏公主為妾,來都不來見這個丈人,還得讓人把心愛的女兒送過去,可見這宗翰一時的威勢。所以李乾順心裏發誓,要讓這三公主幸福快樂,對這大金,明裏臣服,心裏也憤憤不已。這兩年非常關注這西夏的青年子弟,好招為駙馬。

李良輔是西夏的大將,為西夏李家南征北戰,他有一個兒子,叫李孛兒,隨著父親征多戰年,也立了很多功勞,升為將軍。西夏以武立國,李順乾很看好這李孛兒。這孛兒哥也是心生願望想做皇家的駙馬。大家心裏清楚,皇帝把三公主嫁給孛兒哥是板上釘釘的事,隻有這三公主自己還不清楚。李乾順想讓公主這次跟太子出遊回來再說這件事。

可是三公主明珠這次出去卻生出事來。三公主愛上了高寵,而且是非嫁不可,這讓李乾順很頭痛。李乾順三個女兒,一個嫁給了遼國,現在雖為妃子但連宮女都不如,一個做了宗翰的妾,那是生不如死,但李乾順雖為一國之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犧牲很多,心生愧疚,但對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幫不上一點忙。所以才想著三公主一定得讓她在自己的勢力內,不想讓她象兩個姐姐一樣,想女兒的時候也能就近召見。可這高寵是大宋之人,銅陵離這興慶皇城有三千多裏,雖是大家世子,但至少麵上宋夏兩國是敵國不是。在李乾順頭痛的時候,中書王仁宗上奏出了一個主意。

“我大夏國以武立國,要讓三公主心服隻有讓孛哥與這宋國的高寵比武三場即可,李孛兒文武雙全,精通軍陣,定可勝之。這一可長我夏人誌氣,又可讓三公主心誠悅服。”李乾順也覺得這主意不錯,親自跟這三公主談判,講起這比試之事,說:

“愛女的眼光定然不錯,但我是皇家,與普通人家不同,如果是普通人家,朕早就由你自己定了這親事,我可是你的父皇,那有那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弟幸福安樂的!可我們也是皇家。我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實在沒有辦法,那些大臣,國事他們管了也是他們的本份,可朕的家事也來管,真是太可惡了。但是你說的這個高寵雖是世家弟子,但隻是一個宋國人,又沒有什麼功名,而我的公主是我大夏國最漂亮的,如果將我大夏國最好的寶貝兒,送給一個不相幹的人,不是有很多人不服氣不是。所以朕也是沒有辦法,這才想出了兒法。從中挑出個更優秀的給我做駙馬。”

“如果高公子贏了,我可以堵位各位大臣的嘴,也好讓李孛哥父子心誠悅服,不至於因你的事生了異心,而如果高寵意外輸了,那就隻能怪高寵還沒有那個能耐做得這夏國的駙馬。”這三公主聽了父皇說了半天,心中雖然擔心,但也沒有辦法,隻有聽父皇的安排,點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