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高寵論勢(二)(2 / 3)

“這是生魚片,很是鮮嫩,你老嚐嚐。”錢穆各種山珍海味吃得不少卻沒這樣吃過,學著高寵,將這魚片夾入口中,一股辛辣真衝眼鼻,這魚片入口卻是爽嫩無比,鮮!

“對於大宋到了今天的局麵,你是怎麼看的,今後會是怎麼一個走向呢?”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錢穆這樣提隻是想看看高寵對現局勢有沒有了解,技術上沒有什麼問題,是一個超級天才,軍事和政治上有沒有智慧,有沒有野心,是錢穆最想了解的,以此來評估投資的規模和水平。

高寵笑了笑。

“我們大宋的軍事失敗有三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缺馬。二是重文輕武,重政治而輕軍事,三是缺乏有效的戰爭動員機製。”

“大宋有最為龐大的軍隊,光禁軍就有百多萬人還不包括廂軍、團練。但是這上百萬軍隊,隻有20萬匹馬,這些馬還要承擔郵驛、行政、通信及一部分輜重的工作,所以如果按標準配備騎兵,最多不過是三四萬,現在的嶽家軍、韓家軍的騎兵作為一個方麵軍都不足8千,就張俊的多一點,有萬多騎兵。前朝在漢朝時代,最高有40萬匹戰馬。唐朝時代,最高有70萬匹戰馬。而已經被大金滅掉的大遼當時有四十萬精銳的騎兵,戰馬超過120萬匹,現在的大金更多。我們大宋缺馬,更缺良種戰馬。因為我們南方的氣候和場地都不適合養馬!適合養馬的地方一個是西北、一個是東北。”

“騎兵是現在戰場的主戰兵種,機動性強、衝擊力大,步騎對戰,騎兵隻有贏沒有輸的,隻要騎兵不與你對戰,你追不上,步兵被盯上你要跑跑不掉,特別是野戰,西漢的李陵戰敗就是例子,我們大宋失敗和部隊被消滅大多是在支援被圍的城府的路上。在軍隊弱勢下我們大宋與北方的大遼、西夏對持百多年無事,是因為我們有優良的兵器,神臂弩,大黃弓這樣的遠程利器。”

“引起大宋無馬,這是我們大宋的戰略失誤引起的。”

“當年太宗接受西夏人的臣服,而沒有徹底解決西夏的問題,雖然與遼人的崛起和西夏人有一定的實力有關,但戰略的決策和決心仍是關鍵,當時我們有實力徹底解決西夏問題,但我們的重心轉移到內部的皇權建設上,當時沒有看到一旦馬匹的采購通道被西夏截斷所引起的後果。這馬的問題就象是我們男人的睾丸,被人捏著。直到西夏王李繼遷率諸部落攻陷靈州,後又攻取西北重鎮涼州,截斷宋朝與西域的商道,截斷西域向宋朝的入貢,同時禁止西域諸部向宋朝賣馬,這個時候已經晚了,雖然後來打了很多仗,但勝少敗多,我宋已無力改變現狀。”

“第二個是幽燕十六州一直讓大遼占著,這幽燕十六州的喪失使我大宋在北方的防務出現了一個大缺口,萬裏長城從此名存實亡。因為過了幽燕十六州,便是八百裏平川,對於定都於卞京(今開封)的大宋來說已經無險可守,北方的蠻族騎兵可從容的發揮騎兵機動性和衝擊性的優勢威脅中原腹地的安全,可以說,控製幽雲,實際上就等於鎖住汴京的咽喉。”

“雖說我馬少,但我有利器,有那麼多軍隊,做不到進攻,按理說防守應該沒有問題。當時我們與大金聯合攻遼時,我二十萬大軍攻幽燕失敗,隻得用錢買回了幽燕十六州。有了這幽燕十六州這戰略要地,防守應該有了很大的改善。可是事實上,在金國進攻時並沒有守多久,即被破,也沒見打過什麼大仗。金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達汴京,但金軍由於我種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卻沒能攻下京城退走。但事後還不做軍事準備,事隔不久,金兵再次進攻汴京,這次金兵有了上次西軍勤王的經驗,事先占了潼關,將我最強大的關西軍隔在關西,金軍不廢吹灰之力又攻下了京城,為什麼?這是軍事布置和政治的決策的失誤造成的。”

“太祖自己陳橋兵變上位,唐因地方軍事勢力割據而滅,因此太祖為了避免這個情況的再發生,杯酒釋兵權,用文人管理軍事,這個政策雖然能夠抑製軍閥割據勢力的產生,但矯枉過正,未經皇上許可不可調動一兵一卒,往往失去許多軍事機會。用文人監軍,沒有什麼錯誤,錯的是讓非專業的文人指揮打仗。如果是一個能聽取意見的文人還好,如果是一個固執好大好大喜功的人指揮就悲劇了。更何況,文人大多是投降派,看重的是個人的小小權益,許多人認為汴京也就是被這幫人丟掉的。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文人雖能影響決策,但關鍵的是和或戰有策略是由中央的所決定的,也就是官家的意誌。”